(1331—1395)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止仲,号淡如居士,又号半轩,亦号楮园。淹贯经史百家,议论踔厉。元末授徒齐门,与高启、徐贲、张羽等号为十友,又称十才子。富人沈万三延为家塾师。明洪武初,有司延为学官。旋谢去,隐于石湖。赴京探二子,凉国公蓝玉聘于家馆。蓝玉党案发,行父子坐死。能书画,善泼墨山水,有《二王法书辨》,另有《楮园集》、《半轩集》等。 ...
王行。 (1331—1395)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止仲,号淡如居士,又号半轩,亦号楮园。淹贯经史百家,议论踔厉。元末授徒齐门,与高启、徐贲、张羽等号为十友,又称十才子。富人沈万三延为家塾师。明洪武初,有司延为学官。旋谢去,隐于石湖。赴京探二子,凉国公蓝玉聘于家馆。蓝玉党案发,行父子坐死。能书画,善泼墨山水,有《二王法书辨》,另有《楮园集》、《半轩集》等。
潜夫约中途遣诗相送至江山无耗寄诗督之。宋代。高翥。 望诗十步九回头,目断江山望未休。所幸临行曾举似,仅能记忆可遮羞。碧云漏日村村雨,红树吟风叶叶秋。不见夜光生歇处,客身却恨欠迟留。
高房山墨竹。宋代。郑元祐。 高侯胸中渭川之千亩,家居房山未必有如何。文章政事之暇日,能为此君图不朽。想当飞墨时,苍龙投砚池。山雨急洗琅玕节,海月静照珊瑚枝。自侯骑箕上天去,浮世茫茫水东注。千秋万古房山云,载拜为侯赋墨君。
野望因过常少仙。唐代。杜甫。 野桥齐度马,秋望转悠哉。竹覆青城合,江从灌口来。入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落尽高天日,幽人未遣回。
寄菊圃都护。明代。林鸿。 相识成何事,相思总是愁。文章空潦倒,岁月自淹留。剑洗清潭晓,琴抽野菊秋。皇舆开九域,白发好封侯。
送紫阳僧归庐岳旧寺。唐代。杜荀鹤。 紫衣明主赠,归寺感先师。受业恩难报,开堂影不知。松风欹枕夜,山雪下楼时。此际无人会,微吟复敛眉。
题雁宕外史遗墨。清代。陈式金。 萟苑纷纷斗画工,模山范水声摩空。包山劲点雨打篷,子畏丽彩辉丹枫。金粉相誇智日聪,浑沦元气鲜发蒙。日晖桥畔雁宕翁,毫端飒飒若有风。精专三绝天籁通,性情淡荡谦以冲。爱向江头听宾鸿,余曾立雪请个中。指授津津论不穷,眼光激电辨异同。自娱录物皆折衷,卧游倏忽归华嵩。展斯绝笔心忡忡,锦囊什袭保始终,告我后来知所崇。
东篱杂题五首 其二。宋代。陆游。 深居远悔吝,简事养精神。曳杖一萧散,待茶时欠伸。风生丛竹啸,露坼野花新。自作东篱后,经旬不过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