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下榻留风雨,餐菊重来秋杪时。岁月已拚杯底过,芳菲犹喜眼中私。
繁英不用编篱护,密叶从教傍砌披。自是秋光无早晚,还寻蓬径问花期。
重过姚约如是庵赏菊。唐代。李孙宸。 初秋下榻留风雨,餐菊重来秋杪时。岁月已拚杯底过,芳菲犹喜眼中私。繁英不用编篱护,密叶从教傍砌披。自是秋光无早晚,还寻蓬径问花期。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寄题东津。宋代。许棐。 东津占得江山胜,安顿亭台到处宜。夜夜中秋明月影,朝朝寒食好花枝。长笺短轴真行字,旧轴新编倡和诗。只隔一潮飞不去,怅怀惟有白鸥知。
赵簿见和复次韵。宋代。徐鹿卿。 一昨瞻依尺五天,青衫槐简是同年。飞腾影里寻芳躅,警跸声中响静鞭。夷路已看腾骥駃,竞风须逊画蛇先。宗臣底事犹栖棘,有策筹边不在边。
六十五春寒吟七首。元代。方回。 知旧惊嗟踵丧亡,劣容此老据藜床。六旬有五犹穷健,百拙无双但醉狂。莳菜连畦终岁饱,种梅匝屋满家香。不须苦怨春寒恶。榾柮炉边味最长。
读东坡儋耳新诗。宋代。周紫芝。 先生流落久居夷,属国前身事巳非。万里岷峨空入梦,七年海峤不思归。桄榔叶暗蛮村雨,荔子红垂瘴岭扉。政坐诗穷关底事,云鹏谁道总卑飞。
初七日去大营拟寄城中诸友。清代。金和。 十万冤禽仗此行,谁知乞命事难成。包胥已尽滂沱泪,晋鄙惟闻嚄唶声。自古天心悭悔祸,虽余人面错偷生。一身轻与全家别,何日残魂更入城。
宿扬州。唐代。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拟古。元代。潘伯脩。 芙蓉袅秋水,中夜生清露。乞君白玉盘,明珠已无数。虽无白玉盘,月在水中央。莲房脱紫菂,种在浮泥香。仙人蹑素鳞,吸此秋月光。岁晏憺忘归,天际肃微霜。谁能为此曲?高歌水云乡。稽首无极翁,可念不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