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美少年,金络铁连钱。宛转青丝鞚,照耀珊瑚鞭。
依槐复依柳,躞蹀复随前。方逐幽并去,西北共联翩。
紫骝马。唐代。萧绎。 长安美少年,金络铁连钱。宛转青丝鞚,照耀珊瑚鞭。依槐复依柳,躞蹀复随前。方逐幽并去,西北共联翩。
(508—554)即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
萧绎。 (508—554)即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秋夜寄友人二首 其二。唐代。刘得仁。 所思同海岱,所梦亦烟波。默坐看山久,闲行值寺过。独吟黄叶乱,相去碧峰多。我有归心在,君行竟若何。
中外受郊恩,三封纶告。依并小君出称号。锦犀光艳,不比香薰脂膏。况从鸣瑟里,添花草。
更愿天公,别施洪造。水长船高愈新好。恁时舞带,一任巧装百宝。曲终珠满地,从人扫。
感皇恩(中外三人受封)。宋代。程大昌。 中外受郊恩,三封纶告。依并小君出称号。锦犀光艳,不比香薰脂膏。况从鸣瑟里,添花草。更愿天公,别施洪造。水长船高愈新好。恁时舞带,一任巧装百宝。曲终珠满地,从人扫。
浈阳峡山飞来寺。元代。吕诚。 峡山山上飞来寺,绀阁层层树里开。僧璧不随猿女化,梵钟曾逐蜃楼回。万松夹道时闻雨,众壑奔流夜殷雷。犹有昔贤珠玉在,断碑剥落委莓苔。
泛东氿游张公洞。清代。程之鵔。 破曙凌苍烟,片帆东氿指。蒲苇散凫鹥,蓼蘋跳倏鲤。五云擅荆南,罨画茶烟起。行行日卓午,循麓蜀山抵。瓮牖丁山来,车载捣泥紫。湖汊取次到,舍舟岩壑里。孤杖众同行,披莽临山趾。先从后洞窥,小口磬同拟。延步几逡巡,冷风洞中起。鲫背闻滑油,窄不易容跬。前洞旋复登,敞深一门启。琪林树蔽亏,层叠石磈礌。雾气洞底横,一白浑疑水。瞪睇下层崖,玉柱排银齿。跫然石燕飞,扑漉翻不已。石床辨模糊,石灶火熄矣。石髓滴琤琤,天然乳结蕊。须臾迫日暮,亟欲回仙履。尚有后客来,相待同徙倚。从来神仙窟,往往足至理。豹变难窥全,管见讵测蠡。留取待芳春,恣游穷复始。
阮郎归。元代。仇远。 桃花坊陌散香红。捎鞭骤玉骢。官河柳带结春风。高楼小燕空。山晻霭,草蒙茸。江南春正浓。王孙家在画桥东。相寻无路通。
高阳台 石霸街访媚香楼。近现代。吴梅。 乱石荒街,寒流谷渡,美人庭院寻常。灯火笙箫,都归雪苑文章。丛兰画壁知难问,问莺花可识兴亡。镇无言,武定桥边,立尽斜阳。南朝气节东京并,但当年厨顾,未遇红妆。桃叶离歌,琵琶肯怨中郎。王侯第宅皆荆棘,甚青楼寸土犹香。费沉吟,纨扇新词,点缀欢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