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见益州,释耒答三顾。
川流恨未平,武功原上路。
杜微对诸葛,舆致但求去。
倾心倚经纶,坐上漫书疏。
白鸥渺蒹葭,霜鹘在指呼。
借问诸葛公,如何迎主簿。
咏史呈徐仲车。唐代。黄庭坚。 诸葛见益州,释耒答三顾。川流恨未平,武功原上路。杜微对诸葛,舆致但求去。倾心倚经纶,坐上漫书疏。白鸥渺蒹葭,霜鹘在指呼。借问诸葛公,如何迎主簿。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云锦溪棹歌五首 其四。元代。揭傒斯。 挹仙亭下薛公桥,纷纷抵暮更连朝。唯有桥西杨与柳,无情长系木兰桡。
松亭药根两上人集桐柏轩用襄阳游景空寺韵。清代。性仁。 犬吠秋阴夕,细听人扣关。雨驱残暑去,秋放小庭闲。诗思碧梧外,客怀红蓼閒。荒厨有烟火,煮茗话空山。
长相思·树槎牙。宋代。石孝友。 树槎牙。冰交加。冷艳疏疏瘦影斜。几枝梅花放。天一涯。语三叉。已是情多怨物华。那堪更忆家。
重九才四日尔风雨如此病卧殊亡聊小儿辈取酒饮予且索作诗强和渊明九日閒居一首。宋代。赵蕃。 久不观陶诗,彷佛如前生。忽此迫重九,意是渠所名。我方卧病中,斋居忘昏明。不知檐雨落,但觉奔涛声。两儿绝可怜,弱者才五龄。深悯乃翁惫,取酒前为倾。岁月已如许,我衰难复荣。但愿此可安,闾里无异情。何必议徙居,终焉计将成。
横碧轩。宋代。曾几。 道山心已灰,但有爱山癖。移家过溪住,政为数峰碧。空蒙梅子雨,了不见颜色。朝来忽献状,欣若对佳客。晴窗卷书坐,葱翠长在侧。似为神所怜,持用慰岑寂。会登此山头,却望水南北。烟树有无间,吾庐应可识。
拟古。清代。何焯。 涧松自亭亭,山苗自离离。苗及三时实,松乃千岁姿。谁愤苗据高,谁惜松处卑。殖苗在松下,生恐复不宜。岁寒松独当,岁改苗又昌。松身渐为龙,松材中明堂。天意自有钟,地势本可忘。苗乎勿乱莠,亦得升秋尝。
散步山村喜风俗淳朴小诗纪之。宋代。李弥大。 山居时散步,所接多耕夫。或揖或不揖,颇忘尔与吾。阴晴话愁喜,丰约道有无。电迅叹人寿,风波惊世途。超然心不累,朝市何有乎。
相和歌辞。雁门太守行。唐代。张祜。 城头月没霜如水,趚趚蹋沙人似鬼。灯前拭泪试香裘,长引一声残漏子。驼囊泻酒酒一杯,前头啑血心不回。寄语年少妻莫哀,鱼金虎竹天上来,雁门山边骨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