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亲迹难前,视囊勇不逮。
梦往谓知路,佶屈迷晻暖。
俄锵润中作,如瓜养把背。
语抵珠颗圆,落祗胜磊磊。
岂去陶韦遥,一切产华彩。
宁辞咏情性,责有庭帏在。
寸禄足为娱,迟子董晃配。
磨砻蓄精锐,竖忍勿少退。
济时我所懵,有靦类沈海。
孤怀构不平,倾写尚子待。
三山讵云遥,风帆渺云海。
次韵王子植见寄。唐代。汪炎昶。 心亲迹难前,视囊勇不逮。梦往谓知路,佶屈迷晻暖。俄锵润中作,如瓜养把背。语抵珠颗圆,落祗胜磊磊。岂去陶韦遥,一切产华彩。宁辞咏情性,责有庭帏在。寸禄足为娱,迟子董晃配。磨砻蓄精锐,竖忍勿少退。济时我所懵,有靦类沈海。孤怀构不平,倾写尚子待。三山讵云遥,风帆渺云海。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
汪炎昶。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赠林薪。宋代。王迈。 丈夫惟穷不可讳,仆妾于人真短气。一技能精百不忧,有功翰墨尤足贵。林生家世本业儒,读书不利改佣书。计穷未肯与书绝,又学裁翦兼黏糊。就中颇得三昧诀,翻腾碑画更奇绝。持此可疗寒与饥,十指便当张仪舌。昔我于生义理明,以我这困知生贫。我今一字不堪煮,生犹有技可资身。邺侯书堂高不过,好事例少欲人多。把笔赠生以此歌,有剑无廪奈生何。
摸鱼儿 其一 赋云束楼。宋代。刘辰翁。 更比他、东风前度,依然一榻如许。深深旧是谁家府,落日画梁燕语。帘半雨。记湖海平生,相遇忘宾主。阑珊春暮。看城郭参差,长空澹澹,沙鸟自来去。江山好,立马白云飞处。秦川终是吾土。登临笑傲西山笏,烟树高高杜宇。君且住。况双井泉甘,汲遍茶堪煮。歌残金缕。恰黄鹤飞来,月明三弄,仍是岳阳吕。
田家杂诗 其二。清代。戴鉴。 种瓜陇土平,沤麻塘水满。农月田事多,作苦讵能免。侵晓草际行,卓午林下饭。日淡禾黍墟,好风泠然善。鸡犬近方识,桑柘遥莫辨。长歌笑语归,荒途夕阳晚。
七夕二首 其一。元代。赵雍。 初月纤纤照露台,枉将瓜果闹婴孩。今宵自有经年约,何暇閒情送巧来。
卢仁及县丞挽辞。宋代。王十朋。 妙龄才誉冠东嘉,百战功成暮景斜。人在卢前有惭色,礼从戴后独名家。蓝田美绩谁能记,绛帐奇儿最可夸。乡里搢绅官业冷,因公沦落倍兴嗟。
恭谢庆成诗十阕。宋代。武衍。 二载明禋帝意专,瓣香盍谢祖宗前。原前盛典从头数,绍述应须亿万年。
灼艾。宋代。范成大。 血忌详涓日,尻神谨避方。艾求真伏道,穴按古明堂。谢去群巫祝,胜如几药汤。起来成独笑,一病搅千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