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公未见无际前,谓从本有成话堕。两公既见无际后,谓是不同成两个。
明知见与未见时,苍龙终不澄潭卧。云岩晚归玲珑岩,老儿家有弥天祸。
口皮边禅惯卖弄,动辄引人入荒草。不知两公竟何意,春风又问东南道。
贫思旧债济北驴,再欲一顿憨作么。当时失却一只眼,赋过关门夹山老。
后三十年有话在,珍重此行休放过。
送一彻二公再参无际和尚。唐代。释广闻。 两公未见无际前,谓从本有成话堕。两公既见无际后,谓是不同成两个。明知见与未见时,苍龙终不澄潭卧。云岩晚归玲珑岩,老儿家有弥天祸。口皮边禅惯卖弄,动辄引人入荒草。不知两公竟何意,春风又问东南道。贫思旧债济北驴,再欲一顿憨作么。当时失却一只眼,赋过关门夹山老。后三十年有话在,珍重此行休放过。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八年,住育王山广利禅寺。十一年,住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灵隐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铭》。 释广闻诗,以辑自《语录》者及其中单编之诗依原卷次编为两卷。 ...
释广闻。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八年,住育王山广利禅寺。十一年,住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灵隐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铭》。 释广闻诗,以辑自《语录》者及其中单编之诗依原卷次编为两卷。
闲居遣怀十首。唐代。姚合。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闲卧销长日,亲朋笑我疏。诗篇随分有,人事度年无。情性僻难改,愁怀酒为除。谁能思此计,空备满床书。白日逍遥过,看山复绕池。展书寻古事,翻卷改新诗。赊酒风前酌,留僧竹里棋。同人笑相问,羡我足闲时。好景时牵目,茅斋兴有馀。远山经雨后,庭树得秋初。道侣怜栽药,高人笑养鱼。优游随本性,甘被弃慵疏。永日厨烟绝,何曾暂废吟。闲时随思缉,小酒恣情斟。看月嫌松密,垂纶爱水深。世间多少事,无事可关心。一生能几日,愁恨也无端。遇酒酕醄饮,逢花烂熳看。青云非失路,白发未相干。以此多携解,将心但自宽。万事徒纷扰,难关枕上身。朗吟销白日,沈醉度青春。演步怜山近,闲眠厌客频。市朝曾不到,长免满衣尘。野性多疏惰,幽栖更称情。独行看影笑,闲坐弄琴声。懒拜腰肢硬,慵趋礼乐生。业文随日遣,不是为求名。生计甘寥落,高名愧自由。惯无身外事,不信世间愁。好酒盈杯酌,闲诗任笔酬。凉风从入户,云水更宜秋。拙直难和洽,从人笑掩关。不能行户外,宁解走尘间。被酒长酣思,无愁可上颜。何言归去事,著处是青山。
端午请赖益谦不至诗以扣之。明代。叶元玉。 异国萍逢迹,怜君寄柏林。风光端午日,故旧百年心。杯泛菖蒲玉,盘堆角黍金。问君何故者,咫尺不相寻。
次韵朱光庭司谏喜雨。宋代。苏辙。 焦枯连夏火,洗濯待秋霖。都邑沟渠净,郊原黍豆深。流膏侵地轴,晴意动风琴。谁似臣居易,先成喜雨箴。
谢诚斋惠酒。宋代。袁说友。 褰裳乐得送迎翁,遣句犹烦七字工。颇识当年斤斧手,却惭昔日马牛风。平生杨敬惟称项,晚岁侯芭只守雄。便把黄封红客眼,一尊已当百壶丰。
再别仲仪。宋代。梅尧臣。 前别岁月远,道同情相亲。三旬忽相见,愈厚不厌频。昔云思数面,今无愧古人。睠然东去怀,纷若陌上尘。
题林文忠公京师日记。清代。叶在琦。 沧桑胡变为人迁,终古蓬瀛在日边。远想严徐供奉盛,犹居李郭中兴前。委蛇初若无奇节,忧乐于时属大贤。自省虚庸曾窃禄,后生坠涕读兹编。
游灵山护国禅院作 其九。清代。丘逢甲。 閒向山僧理旧闻,佛楼携客话秋云。谁知八部天龙力,曾护昌黎谏佛文。
顾朗生山人以四诗见贻赋答 其一。明代。胡应麟。 万感红颜尽,孤踪白眼馀。何堪梁苑客,遥寄茂陵书。雪色晴偏照,星芒昼不除。太湖蓑艇畔,谁共觅鲈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