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四百载,记科第、有家传。羡双玉连枝,柏台冰雪,栗里风烟。
逍遥葛巾藜杖,傍青山绿竹俯丹泉。天赐十分清福,人尊八帙高年。
一尘不到研屏前。綵笔映华笺。想菊畔题诗,梅边作赋,佳趣依然。
儿孙书香宦业,看名家庆泽远绵延。望望德星南极,寿觞正聚群贤。
木兰花慢 寄寿仲亨兄。唐代。杨士奇。 簪缨四百载,记科第、有家传。羡双玉连枝,柏台冰雪,栗里风烟。逍遥葛巾藜杖,傍青山绿竹俯丹泉。天赐十分清福,人尊八帙高年。一尘不到研屏前。綵笔映华笺。想菊畔题诗,梅边作赋,佳趣依然。儿孙书香宦业,看名家庆泽远绵延。望望德星南极,寿觞正聚群贤。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含清亭。宋代。袁燮。 累石为层峰,而以水环之。所贵超俗累,潇洒含幽姿。却虞穷腊中,四顾阴云垂。飞霙冷彻骨,智巧无所施。督彼执役者,努力无迟迟。果然霰先集,六出争郊奇。缤纷一昼夜,翦刻非人为。丰登自此兆,疫疠宁复滋。明朝便晴朗,工作无愆期。二事古难全,今也都不亏。天公念下土,所欲皆相随。我山既是嵚岑,我沼仍涟漪。频游不知倦,清坐堪忘饥。追怀舞雩风,童冠俱怡怡。岂徒耳目玩,要是无瑕疵。此乐未易得,天意扶吾衰。宿恙不再作,康宁当自兹。
陪大慈老登古院。宋代。李弥逊。 林影横搘折脚床,禅翁唤我坐斜阳。诸天共说无生话,万壑同薰不尽香。茗碗泛云醒远目,藜羹煮玉闹枯肠。逢人若问峰头事,翠竹阴中菊正黄。
踏莎行 赏牡丹。清代。袁绶。 绿润红酣,香浓粉艳。牡丹初放闲庭院。一春常恐负花期,妆成静日珠帘捲。倚笑娉婷,含情缱绻。若教解语应肠断。东皇谅也惜韶华,倩他月姊来相伴。
艮岳百咏 东西关。唐代。李质。 天上人间自不同,故留关钥限西东。姓名若在黄金籍,日日朝元路自通。
晚浴。明代。王彦泓。 乍脱单衣趁晚凉,玉铺雪砌谨深藏。潜窥人影疑飞燕,乍见趺痕记窈娘。羞态未容开步障,娇声却已透纱窗。除前泼尽胭脂水,染得海棠花亦香。
荆南秋望。宋代。寇准。 西风吹户牖,犹自客荆蛮。积水浮秋汉,微阳淡远山。蝉稀疏叶尽,雨歇片云闲。何日忘簪绂,深居石室间。
挽和靖先生。宋代。曾班。 道直心无愧,师严貌有威。上方虚席待,公忽挂冠归。王室怀元老,天星掩少微。簪绅竞相吊,奚独我心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