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时见月倍相思,海北天南会有期。今日举杯还向月,不知何日是归时。
忆秉之 其四。唐代。王鏊。 常时见月倍相思,海北天南会有期。今日举杯还向月,不知何日是归时。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寒食野外。宋代。杨齐。 寒食人家事踏青,偶躯羸马出郊坰。禽声唤雨娇相语,天色和春困不醒。芳草碧来丝作毯,好花红处锦为屏。回头画角江城晚,人倚秋千月半庭。
田家即事。唐代。储光羲。 蒲叶日已长,杏花日已滋。老农要看此,贵不违天时。迎晨起饭牛,双驾耕东菑。蚯蚓土中出,田乌随我飞。群合乱啄噪,嗷嗷如道饥。我心多恻隐,顾此两伤悲。拨食与田乌,日暮空筐归。亲戚更相诮,我心终不移。
秋居五首 其三。明代。王立道。 种树边茅宇,抛书满石床。林居惭束带,昼坐忆含香。土木形骸拙,江湖忧思长。秋来频对客,山桂挹寒浆。
西江月 寿崔伯樾。清代。杨玉衔。 小病延年药妙,养花天气阴轻。论诗评画一灯青。鹤立风怜癯影。绣口才如轴锦,寸金心似壶冰。天留漳砚伴行縢。梓设春浓珠莹。
忆旧四首 其二 海天书屋主。近现代。余菊庵。 南洲讲学士翩翩,文采风流记昔年。垂老闭门惟述作,一寒彻骨不求怜。
赠粟。清代。阎锡爵。 麦黄雨洗白,晴乾面黑苦。斗不满十钱,价轻贱如土。里长下乡来,狰狞过猛虎。茅屋居中坐,探怀出催簿。指簿呼姓名,不啻奴与虏。小心奉殷勤,酒食犹带怒。谓自入公门,多年识规矩。非由上官差,谁敢问花户。昨日蒙钧帖,上插飞毛羽。严行提经承,郡县难作主。急索春夏粮,期限不过五。东南西北乡,奔波酸两股。片刻何有停,四处相讨取。离家连今朝,明归恰当午。闻言耽时光,迟挨亦何补。耕地须输租,向谁诉贫窭。圈有子母牛,大小听客估。月上深醉行,咆哮动村坞。去去莫重来,家家欲悬釜。闻君旋井闬,只恐遭其侮。情知不可留,聊赠粟一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