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巷枕江濆,疑将俗境分。
湖山晴后见,天籁静中闻。
径僻苔空老,林寒日渐曛。
高怀无一事,长岁似孤云。
题杨氏别墅。唐代。寇准。 门巷枕江濆,疑将俗境分。湖山晴后见,天籁静中闻。径僻苔空老,林寒日渐曛。高怀无一事,长岁似孤云。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贫交行。唐代。杜甫。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翻手作云一作:为)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又和南塘十首 其六 蚕。宋代。刘克庄。 初见微于□,徐惊巧入神。忽然缠作茧,信矣出如纶。桑绕罗敷舍,机鸣孟母邻。明当晒新□,霁月镕□□。
秋雨三首。明代。帅机。 拟岘台前新水盈,凭高廓落尽秋声。地藏炎热乘阳极,人善忧思感气清。四运偏宜伤宋玉,五悲犹复类卢生。缠蚕处茧纷相似,欲学冲虚一魄营。
和冢宰刘紫岩韵。明代。钟芳。 长江缭绕自岷峨,此地英灵占独多。不爱烟霞留客住,每勤珠履带星过。清时信我频登眺,秀句输君善琢磨。拟效吴歈更答和,待君诗就为君歌。
古梅。宋代。释宝昙。 却尽铅华固自奇,更怜鬓发傲霜姿。百年可敬春风面,四老仍扶汉惠时。顾影不知身妩媚,嗅香全觉我支离。殷勤为注铜瓶水,青子累累定著枝。
为王监簿先生求近诗。宋代。杨万里。 林下诗中第一仙,西风吹到日轮边。杜陵野客还惊市,国子先生小著鞭。拈出老谋开宇宙,本来清尚只云泉。新篇未许儿童诵,但得真傅敢浪傅。
自秣陵关买舟冒雨至七桥瓮马总戎营求见。清代。金和。 早潮人说船行易,五十里路夕未至。夜深雷雨破空来,疑是城头战方利。小船漏水时欲沈,裤袜无乾不能睡。烧烛聊谈纸上兵,到晓刚成六千字。遥遥乍见当头旗,船得顺风桨生翅。须臾系缆营东头,万帐星罗真得地。此时雨猛更逐人,草滑泥深策无骑。束缚芒鞋侧足行,军前岂可轻儿戏。渐闻朝令许传呼,长揖扣门敬投刺。将军竟作阶下迎,才见逃人先迸泪。敢谓此贼不难平,三月迁延自攻愧。张髯怒骂骄儿兵,如所云云颇非醉。坐来徐献袖中书,五策居然中三四。欲推欲挽忽沈吟,前席无声似酸鼻。但言大帅在钟山,到彼雄心傥一试。我闻未免中狐疑,于我何嫌若引避。归船听取道旁语,请战都非大帅意。将军近已病填膺,不是将军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