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旆过湘潭,幽奇得遍探。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
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
送严大夫之桂州。唐代。张籍。 旌旆过湘潭,幽奇得遍探。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又记。唐代。吕岩。 数载乐幽幽,欲逃寒暑逼。不求名与利,犹恐身心役。苦志慕黄庭,殷勤求道迹。阴功暗心修,善行长日积。世路果逢师,时人皆不识。我师机行密,怀量性孤僻。解把五行移,能将四象易。传余造化门,始悟希夷则。服取两般真,从头路端的。烹煎日月壶,不离乾坤侧。至道眼前观,得之元咫尺。真空空不空,真色色非色。推倒玉葫芦,迸出黄金液。紧把赤龙头,猛将骊珠吸。吞归脏腑中,夺得神仙力。妙号一黍珠,延年千万亿。同途听我吟,与道相亲益。未晓真黄芽,徒劳游紫陌。把住赤乌魂,突出银蟾魄。未省此中玄,常流容易测。三天应有路,九地终无厄。守道且藏愚,忘机要混迹。群生莫相轻,已是蓬莱客。
大行孝宗皇帝挽词二首 其一。明代。湛若水。 泪穿无厚土,目窅有高旻。敬祖翻材艺,祈年蹶玉身。恤囚扬末命,放女陋前人。从有如椽笔,谁能画得春。
暑夜泛姜溪诗 其五。清代。林旭。 本来沙路有人行,溪水长干江水平。过去中元游十日,中秋毛水月空明。
寒山访雪谷师。明代。智舷。 寒山太湖东,六月雪埋坞。时有天耳师,巢居类巢父。春秋末半百,气骨自高古。清泉冻连底,蹲石怒狮虎。此中除梅花,无物入岩户。
晓发盘豆驿。清代。顾印愚。 驿尘闺梦不分明,上马闻鸡尽四更。今夜玉娘湖畔月,冷吟愁绝玉溪生。
次韵和元舆待制后浦宴集三首 其一。宋代。郭祥正。 往岁遭风洞庭浦,悔不携锄从老圃。昨日金城逢故人,万丈虹蜺思一吐。更在芙蓉池上游,桂枝为楫木兰舟。舞妓相将棹歌去,疑是西施浣纱处。皓腕翩翻雪藕丝,婉若游龙或惊鹜。愿公对客少留连,早晚沙堤问归路。
金沙江西行十首 其七 红石岩。清代。牛焘。 鬼斧削何平,天低一石撑。火云连蜀栈,红日拥霞城。猿狖愁宵渡,鼯鼠伏昼鸣。定知横槊客,对此怯谈兵。
招邀数费主人迎,枉顾何惭令尹情。祇为泥途妨出郭,未应风雨却寒盟。
云间不见仙凫下,花外如闻骏马鸣。玉舄凌空休更怯,银鞍傍险亦须行。
王君宿邀蔡大尹过予舍至期雨候蔡不至作诗促之。明代。何景明。 招邀数费主人迎,枉顾何惭令尹情。祇为泥途妨出郭,未应风雨却寒盟。云间不见仙凫下,花外如闻骏马鸣。玉舄凌空休更怯,银鞍傍险亦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