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初制法,素女昔传名。流水嘉鱼跃,丛台舞凤惊。
嘉宾饮未极,君子娱俱并。倘入丘之户,应知由也情。
瑟。唐代。李峤。 伏羲初制法,素女昔传名。流水嘉鱼跃,丛台舞凤惊。嘉宾饮未极,君子娱俱并。倘入丘之户,应知由也情。
李峤。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墨藕花 其二。宋代。释居简。 西子湖阴锦掞云,水风池阁度晴熏。影窥明王生绡薄,分外精神一两分。
廨西厅事三楹杂莳花竹颇饶幽胜藤阴有亭余榜曰诗境夏日晚坐用黄鹄山人鉴亭韵。清代。张僖。 绿阴幂小亭,地僻不知暑。石几坐晚凉,夕阳淡遥屿。呼童拨松炉,乳茶活火煮。泉味辨淄渑,瓷品杂哥汝。藤阴悄无人,幽鸟答诗语。盆兰发疏花,细香散成缕。微风飒然来,竹气凉似雨。静对欲忘言,新蟾已当户。
次韵梁天机见寄。宋代。郑獬。 一听秋声鬓已凋,孤心惊起拂星杓。轮囷自分为蟠木,濩落宁堪作大瓢。新箧唱酬诗草满,旧衣倾泼酒痕消。高篇已许临佳菊,更作栏杆护翠条。
南云行。清代。阮元。 仰看云在天,未辨行迟速。今日穿云跨岭行,岂知疾过奔马足。平地风气清,吹云天上行。今日披云动凉气,始知风在云中生。山不见路惟见云,桃花梨花近不分。北云压山乌欲雨,南云映日红氤氲。下山直自云中落,云中之人轻似鹤。翩然可是隔仙凡,怅望山头挂云脚。我闻仙人乘云兼御风,仙家幻术安能通。不如安坐南云下,笑指此云称老翁。
题画赠长兴杜典史浚。明代。张羽。 下若溪头山似戟,武昌门外柳如烟。何如肆射平其去,束带闲耕墓下田。
宿化斜桥,见鸡冠花二首。宋代。杨万里。 陈仓金碧夜双斜,一只今栖纪消家。别有飞来矮人国,化成玉树後庭花。
感旧诗 其四。清代。宋育仁。 河清何俟独先忧,忠雅销沉逝不留。第一平生知己泪,国门去日哭松楸。
视春衫、箧中半在,浥浥酒痕花露。恨桃李、如风过尽,梦里故人成雾。临颍美人,秦川公子,晚共何人语。对人家、花草池台,回首故园咫尺,未成归去。
昨宵听、危弦急管,酒醒不知何处。飘泊情多,衰迟感易,无限堪怜许。似尊前眼底,红颜消几寒暑。年少风流,未谙春事,追与东风赋。待他年、君老巴山,共君听雨。
子夜歌(和尚友)。宋代。彭元逊。 视春衫、箧中半在,浥浥酒痕花露。恨桃李、如风过尽,梦里故人成雾。临颍美人,秦川公子,晚共何人语。对人家、花草池台,回首故园咫尺,未成归去。昨宵听、危弦急管,酒醒不知何处。飘泊情多,衰迟感易,无限堪怜许。似尊前眼底,红颜消几寒暑。年少风流,未谙春事,追与东风赋。待他年、君老巴山,共君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