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传画阁空知晓,雨湿江城不见春。
堆案绕床君莫怪,已经愁思古时人。
酬骆侍御答诗。唐代。戴叔伦。 风传画阁空知晓,雨湿江城不见春。堆案绕床君莫怪,已经愁思古时人。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再赋解嘲。宋代。朱熹。 宇宙一瞬息,人生等浮游。云何百年内,万变纷相酬。颠倒不自知,旁观乃堪羞。拱揖尚虞夏,干戈到商周。岂悟旷士怀,泛若不系舟。驷马谅弗视,名高非所求。彼哉夸夺子,逝矣昆崙丘。褰裳绝冥外,天风舞云裘。
建溪泠泠漱花坞,紫鳞白石纤可数。练影晴披琼馆云,镜光直泻明珠浦。
碧玉环流学士家,桥南桥北问桃花。当年意气看题柱,此日秋乘上汉槎。
题王学士忠铭先生山中四景 其四 桥头碧水。明代。区大相。 建溪泠泠漱花坞,紫鳞白石纤可数。练影晴披琼馆云,镜光直泻明珠浦。碧玉环流学士家,桥南桥北问桃花。当年意气看题柱,此日秋乘上汉槎。桥头一别几经春,溪鸟啼花莫待人。瀛洲亭上玻璃色,藜杖寻溪安可得。
盛华彦光丘壑轩。宋代。吕本中。 盛侯少时伟仪观,下笔不休人共欢。胸中别自有丘壑,万里溪山藏几案。往来车马闹泥土,盛侯何尝著眼看。较量今古放同异,抖擞胸襟别真赝。今朝示我故人诗,老病穷愁得消散。故人相继在鬼录,君虽独在饱忧患。且住溪南数间屋,坐稳不忧时节换。人言丘壑殊不恶,君守一丘只如昨。文章老健气如虹,不向山岩何处著。
凤凰台二首 其一。宋代。吴渊。 暂因休暇得遨游,感慨樽前岁月流。长向此时忧徼塞,不知何日乐林丘。凤凰寂寂空留寺,鸿雁嗷嗷尚满洲。畴昔谪仙愁绝处,我来登眺更多愁。
答里中儿。明代。吴孺子。 仆本金华人,少小亲耒耜。三十始读书,一命期强仕。褊性病疏狂,怪辞来哆侈。一年复一年,世事难料理。面垢臭无纹,短发披两耳。濩落在江湖,饥寒皮肉死。寄谢里中儿,无劳问历履。闲来泽畔行,顾影还自喜。夜深魍魉啼,遥拜来相倚。蹑电树雨幢,促我不能止。驾之骖白螭,群从来何愧。下视尘寰中,茫茫若蝼蚁。
贫女行和吕山人。明代。杨巍。 生长蓬门人不识,四幅苧裙手自织。鬓边祗以荆为钗,箧内浑无帛一尺。行年三十犹未嫁,专与人家作针刺。赢将升斗奉阿母,春日秋夜閒不得。东邻有女富何如,箱常盈千辆盈百。镜里方及二八年,春中已适金张宅。世人重色总堪嗟,况重高门不论色。高门自富吾自贫,肯以罗绮改贞德。犹胜弃妇死路傍,冤魂入土血为碧。
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历字。唐代。薛稷。 暮节乘原野,宣游俯崖壁。秋登华实满,气严鹰隼击。仙菊含霜泛,圣藻临云锡。愿陪九九辰,长奉千千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