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秋数尽稻花春,六尺茅茨百懒身。
散策崎岖聊永日,击舟剥啄定幽人。
关心有念真形役,过眼无根俱客尘。
肯着青鞋从我老,队香径遣断归轮。
仲宗许过我甚久一见便有去意戏用春字韵留之。唐代。李弥逊。 麦秋数尽稻花春,六尺茅茨百懒身。散策崎岖聊永日,击舟剥啄定幽人。关心有念真形役,过眼无根俱客尘。肯着青鞋从我老,队香径遣断归轮。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浣溪沙。宋代。张孝祥。 已是人闲不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对月只应频举酒,临风何必更搔头。暝烟多处是神州。
迁居西湖普贤院寄自省上人。宋代。郭祥正。 十亩方塘四岸榕,夕阳初尽月生东。不嫌瘴地无家别,犹喜山房有路通。宁使五尘长我缚,得超三界与师同。迁居却作安居计,病入残年两耳聋。
堇浦移居吴山之麓索诗为赠。唐代。全祖望。 旧属都宫地,新称高士坊。幽居忘出处,遗事感兴亡。山上炎云紫,床头夜雨凉。明朝登绝顶,一览尽钱唐。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唐代。李颀。 草堂每多暇,时谒山僧门。所对但群木,终朝无一言。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含吐山上日,蔽亏松外村。孤峰隔身世,百衲老寒暄。禅户积朝雪,花龛来暮猿。顾余守耕稼,十载隐田园。萝筱慰舂汲,岩潭恣讨论。泄云岂知限,至道莫探元。且愿启关锁,于焉微尚存。
明洪熙古剌水歌为马嶰谷。唐代。全祖望。 文皇高飞上帝畿,通道八蛮人九夷。历大古剌小古剌,西南远赴风教齐。五长官司两宣慰,周夕郎功著驿鞮。滇王何处北汉大,五千里外增藩篱。梁州地灵最崛奇,禹贡二川所分釐。南金沙会岷江出,北金沙引黑水驰。桑经郦注愧未尽,大荒为待博物稽。此其大者配九山,更有馀润成土宜。难河之水清涟漪,诸峒异香怪陆离。龙脑鸡舌并麝脐,苏合兼车如江麋。烟煴百和醇且旨,芳馨一直沁心脾。贡之天子入内府,浴罢一杯便啜醨。县官元气正旁魄,神膏醍醐过五齐。洞天三十六宫天浆饫,福地七十二府地泽怡。以通神明疏渣滓,酿出乾端与坤倪。浓于崖蜜甜于饴。犁庭三出威绝域,此水曾偕玉食携。贮之铜瓶志铢两,岁月进奉均留题。太素色映黄琉璃,袭以古剌锦襹褷。守成令辟首仁庙,六服岁见无差池。摩挲署书考时代,犹识纪元在洪熙。在昔西南记职贡,昆明有露曰蔷薇。妙香尚出此水下,妃子千群洒里衣。遐方异物虽不贵,要亦王会所会归。圣心诚如玄酒淡,万国争饮醴泉嬉。土官兼并不可诘,缅甸干厓世羁縻。我抚此水三太息,考證遥遥拾坠遗。接境已亡底马撒,近界但闻佛郎机。谷洛门馀淮汝竭,九庙黄流涸辙悲。莱阳侍郎坐圜扉,谁投一盎慰朝饥。引领长陵不下咽,哀吟清泪纷淋漓。可怜崎岖皭火投,南徼诸公中泥中露歌式微。折足生还邓都督,曾记包胥九顿仪。弃馀流落归好事,足补故宫文献资。三百年来废兴感,拟之渭流涨水脂。
登秘魔崖。明代。释今无。 秘魔高不极,正接太行踪。白日寒千树,阴崖护二龙。水帘风雨聚,云窦鬼神封。一望知何世,秦关见几重。
菩萨蛮。宋代。赵彦端。 雨声不断垂檐竹。清歌唤起清眠熟。洞户有余花。同倾细细霞。酒行如过雨。雨尽风吹去。吹去复盈杯。一春能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