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卷落叶,六月秋欲变。
云生涧底松,雷走岩下电。
雨花如芬丝,熟视乃不见。
借令军轴飞,未救龟兆偏。
常旸起民瘼,吻噪不得咽。
寄言行空龙,若药须瞑眩。
六月四日饭石六风雷大作而雨不成滴戏以诗趣。唐代。李弥逊。 疾风卷落叶,六月秋欲变。云生涧底松,雷走岩下电。雨花如芬丝,熟视乃不见。借令军轴飞,未救龟兆偏。常旸起民瘼,吻噪不得咽。寄言行空龙,若药须瞑眩。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复作山字绝句呈圆机。宋代。晁说之。 羊头山笑鸡头山,我粲文章尔漫顽。游子白头颜不少,任人讥侮亢高颜。
王季立安抚挽诗 其二。宋代。蔡戡。 相门叨下客,帅幕得佳宾。玉树连阶砌,芙蕖泛水滨。通家仍有契,论世岂无人。埋玉空遗恨,潸然泪满襟。
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诗。南北朝。谢灵运。 昔闻兰金。载美典经。曾是朋从。契合性情。我违志槩。显藏无成。畴鉴予心。托之吾生。
花发沁园春。清代。杨玉衔。 无意催诗,有尘清路,昏鸦何处投林。南山殷雷,北谷漏天,十里一色浓阴。猿饥鹤怨,正撩乱、负米归心。暝色合、加紧催人。出云残袅钟音。若问吾庐何在,指前路莫辨,雾岫烟岑。痴云壅径,怒溪没石,人疑妆点山深。侵肌袖湿,似客途、老泪沾襟。叹好景、有限斜阳,尚悭别我西沈。
嘲解十首 其一。宋代。王迈。 主圣时平谏诤无,子胡不善效辕驹。庸庸随物例多福,皦皦出尘良易污。填海谁怜精卫苦,移山可笑此翁愚。鸣钟鼎食不知爱,却爱山中饭粝粗。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唐代。权德舆。 前年冠獬豸,戎府随宾介。去年簪进贤,赞导法宫前。今兹戴武弁,谬列金门彦。问我何所能,头冠忽三变。野性惯疏闲,晨趋兴暮还。花时限清禁,霁后爱南山。晚景支颐对尊酒,旧游忆在江湖久。庾楼柳寺共开襟,枫岸烟塘几携手。结庐常占练湖春,犹寄藜床与幅巾。疲羸只欲思三径,戆直那堪备七人。更想东南多竹箭,悬圃琅玕共葱蒨.裁书且附双鲤鱼,偏恨相思未相见。
庚戌仲春因公乘传道出巴陵暮登岳阳楼感赋。清代。汪为霖。 日落巴陵道,登楼意浩然。神仙不可见,遗迹至今传。暮景来苍莽,年华感逝川。凭栏一杯酒,余醉枕湖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