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舟不解洞庭帆,舟上骚人雪满簪。小驻武昌江北岸,春风今夜泊江南。
初泊磁湖。唐代。沈辽。 归舟不解洞庭帆,舟上骚人雪满簪。小驻武昌江北岸,春风今夜泊江南。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
沈辽。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自跋江西道院集戏答客问二首。宋代。杨万里。 客从南渡向侬来,我马西征拜此台。若问个中何所有,一腔热血和诗裁。
顾诗城镡视盐长芦。清代。沈廷文。 名世持筹岂小匡,声驰三辅控齐梁。十年望重台端柏,万灶风翻海上霜。路入白河秋水碧,树添红叶暮山苍。离樽记取东篱下,骢马归时菊又黄。
拜石斋先生墓下。清代。黄任。 明季将板荡,盈廷乘纪纲。维公起南服,义勇含风霜。国是既委靡,士气多沮伤。公思力挽之,劲弩千钧张。明体乃达用,所重扶纲常。是时急功利,枢辅谋不臧。公不稍宽假,廷诤多激昂。折槛一逆鳞,窜逐栖江乡。雷霆未息怒,中外申救章。遂兴党锢狱,几罹不测殃。株连数十人,我祖同琅珰。囹圄笺楚《骚》,与公相订商。载之序例中,考据得悉详。其后各赐环,事势殊仓皇。大厦非一木,公身与俱亡。公留心经术,为后学津梁。《周易》与《孝经》,大义多阐扬。所传十二书,存大涤讲堂。诗歌尽散失,家不什一藏。曾贻我祖诗,断墨双缣缃。一字一涕泪,至今留耿光。丰碑何峨峨,松楸何苍苍。系余忝子姓,匪徒梓与桑。典型肃再拜,立马空徬徨。王程迫明发,芜词代椒浆。浩歌北风起,落日吹昏黄。
寄临海郡崔稚璋。唐代。权德舆。 美酒步兵厨,古人尝宦游。赤城临海峤,君子今督邮。吏隐丰暇日,琴壶共冥搜。新诗寒玉韵,旷思孤云秋。志士诚勇退,鄙夫自包羞。终当就知己,莫恋潺湲流。
玉湖。近现代。余菊庵。 湖傍圭峰麓,回廊枕水湾。涟漪风习习,演漾屋间间。投饵鱼争唼,尝茶客自闲。长来避酷暑,定可驻童颜。
【中吕】红绣鞋 晚春。元代。李致远。 杨柳深深小院,夕阳淡淡啼鹃,巷陌东风卖饧天。才社日停针线,又寒食戏秋千,一春幽恨远。 春闺情 红日嫩风摇翠柳,绿窗深烟暖香篝,怪来朝雨妒风流。二分春色去,一半杏花休,归期何太久?
和永叔病中寄诸君子。宋代。韩维。 几日东风独掩门,忽傅佳咏感芳辰。应缘高位须忧国,未必多情便负春。过眼只看花艳疾,惊心初见草芽新。狂吟烂醉无拘事,始信光阴属散人。
大江东去 其十 答未翁阁老。明代。夏言。 大河东下,走万里、包纳许多灵物。推荡中原无砥柱,那问全城半壁。静影涵空,洪涛浴日,巨浪翻银雪。蛟鼍出没,神龙羞与争杰。曾谁醉卧三山,飞游八极,独驾天风发。毕竟此河经万古,看尽人间生灭。老子胸中,久吞云梦,乌帽今华发。圆通朗照,心知天上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