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机上梭,年华东注波,
未惊凉叶坠,已见白发多。
牧马归方健,调弓力渐和,
篱边剩晓菊,陶令奈贫何。
次韵和景彝秋兴。唐代。梅尧臣。 日月机上梭,年华东注波,未惊凉叶坠,已见白发多。牧马归方健,调弓力渐和,篱边剩晓菊,陶令奈贫何。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读史有感三首 其三。宋代。陆游。 苏门长啸不可亲,鹿门采药更绝尘。老死故山虽自许,掩书未免愧斯人。
金陵晤陶斋赋赠。清代。陈宝琛。 卅年何意能重见,秉烛相看各惘然。棋局中间凡几变,酒炉强半已长眠。东南半壁君方壮,丘壑平生我故便。且喜评碑兼读画,举觞急欲讯秦权。
怀长源。元代。刘祁。 凉月夜如水,秋风吹紫兰。独居怅无聊,佳人阻河山。山河邈千里,相望何时已。云横雁影沈,露下虫声起。烽火照中州,西南杀气浮。君居刘山下,果若向时不?人生有离别,但惜知音绝。匣内卧青龙,光芒射秋月。汴水碧参差。叶飞空树枝。如何相忆处,还值暮秋时。
世其宅夜集同君采作限难字。明代。何景明。 冬夕具盘餐,明灯坐不寒。独怜竹叶盏,仍对菊花团。素月萦窗细,高云傍苑残。美人江国去,惆怅采芳难。
五台山金莲花诗 其二。清代。陈裴之。 一花一叶一因缘,阿耨池边种几年。喵德水涵众香国,华鬘云拥四禅天。灵根漫佐伊蒲馔,嘉树应翻贝叶编。旧是文殊留影地,折来还供法王前。
送柳震入蜀。唐代。司空曙。 粉堞连青气,喧喧杂万家。夷人祠竹节,蜀鸟乳桐花。酒报新丰景,琴迎抵峡斜。多闻滞游客,不似在天涯。
偈公六十五首。宋代。释咸杰。 一叶落,天下秋。南来北往竟悠悠。一句通,通机息,上下四维无等匹。西天下不会唐言,独坐少林痴面壁。带累儿孙不丈夫,被人哕作白拈贼。云门念七好参详,宝公不是闲和尚。
次韵韩主事力畬朴存同年感旧之作。清代。李稷勋。 为绣平原正买丝,坐浇垒块酒盈卮。年时春梦迷离过,世事波澜起灭随。屈子忧来惟索偶,兰陵老去更无师。虎坊桥畔多秋草,岁岁招魂续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