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条枯落尽,不折意徘徊。
泛汴趋残水,到吴看早梅。
无耽听鹤唳,有信寄鸿来。
闻说闾亭改,灵光化劫灰。
送孙隐之都官通判秀州。唐代。梅尧臣。 柳条枯落尽,不折意徘徊。泛汴趋残水,到吴看早梅。无耽听鹤唳,有信寄鸿来。闻说闾亭改,灵光化劫灰。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漫兴。。吴鸿璧。 十亩桑阴退灌园,高情萧淡薄华轩。闲评花史消长昼,细剪松毛覆断垣。白眼漫言同阮籍,赤须曾不似刘琨。黄金用尽空羞涩,肯学儿曹倚市门。
寄华阴姚少府。唐代。喻坦之。 泰华当公署,为官兴可知。砚和青霭冻,帘对白云垂。峻掌光浮日,危莲影入池。料于三考内,应惜德音移。
过桃川次丙子冬韵 其一。明代。陈洪谟。 尘踪何处探仙源,晚共渔翁得细论。满地野花桃树少,半山烟雨洞阴繁。轮蹄影络东西路,鸡犬声闻远近村。更愿年登薄徵赋,人人温饱即君恩。
冬日早行。宋代。连文凤。 客裹间关去路赊,轻衫短帽朔风斜。青霜委地疑行雪,红叶成林当落花。渡口马嘶惊睡犬,田头鹿过散饥鸦。闭门无事日高起,谁似中山隐士家。
元修菜(并叙)。宋代。苏轼。 菜之美者,有吾乡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余亦嗜之。元修云:使孔北海见,当复云吾家菜耶?因谓之元修菜。余去乡十有五年,思而不可得。元修适自蜀来,见余于黄,乃作是诗,使归致其子,而种之东坡之下云。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种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虫。是时青裙女,采撷何匆匆。烝之复湘之,香色蔚其饛。点酒下盐豉,缕橙芼姜葱。那知鸡与豚,但恐放箸空。春尽苗叶老,耕翻烟雨丛。润随甘泽化,暖作青泥融。始终不我负,力与粪壤同。我老忘家舍,楚音变儿童。此物独妩媚,终年系余胸。君归致其子,囊盛勿函封。张骞移苜蓿,适用如葵菘。马援载薏苡,罗生等蒿蓬。悬知东坡下,塉卤化千钟。长使齐安人,指此说两翁。
柳枝辞九首。宋代。成彦雄。 轻笼小径近谁家,玉马追风翠影斜。爱把长条恼公子,惹他头上海棠花。鹅黄剪出小花钿,缀上芳枝色转鲜。饮散无人收拾得,月明阶下伴秋千。东君爱惜与先春,草泽无人处也新。委嘱露华并细雨,莫教迟日惹风尘。句践初迎西子年,琉璃为帚扫溪烟。至今不改当时色,留与王孙系酒船。绿杨移傍小亭栽,便拥秾烟拨不开。谁把金刀为删掠,放教明月入窗来。远接关河高接云,雨馀洗出半天津。牡丹不用相轻薄,自有清阴覆得人。掩映莺花媚有馀,风流才调比应无。朝朝奉御临池上,不羡青松拜大夫。王孙宴罢曲江池,折取春光伴醉归。怪得美人争斗乞,要他秾翠染罗衣。残照林梢袅数枝,能招醉客上金堤。马娇如练缨如火,瑟瑟阴中步步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