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梦嵩峰下,同游失姓名。
山腰荒辇道,岩窦落泉声。
黑石文难辨,苍苔迹易成。
他时传洛咏,知是陆云兄。
十月晦梦游嵩山明日访宋中道见次道寄宿岳寺。唐代。梅尧臣。 忽梦嵩峰下,同游失姓名。山腰荒辇道,岩窦落泉声。黑石文难辨,苍苔迹易成。他时传洛咏,知是陆云兄。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秋雷。宋代。梅尧臣。 春雷不发蛰,秋雷不收声。向无一日雨,今无一日晴。昨夕玉女笑,闪闪扬目睛。雷公与雨师,自取号令明。舒惨由上天,诞妄推五行。日月不粒食,安问下土耕。虽然屋瓦烂,还有地菌生。损彼以益此,谁能较人情。尧时不无水,用禹水乃平。黎民思尧仁,往往见於羹。犹吾大君意,星火立水衡。水衡虽努力,岂将雷雨争。
与宋景璋刘彦宾登崧台寻乐亭诗。明代。郑潜。 断虹阁雨横东嶂,斜日栖云隐暮林。尊酒一时江海客,布衣千载圣贤心。
题熊云巢竹石图。元代。陈旅。 道人种竹三千个,定有新巢宿凤凰。石上幽香飘露粉,檐间新绿袅风篁。天坛月白瑶笙近,水国春寒翠袖长。见说故人东海上,钓竿日暮倚扶桑。
京师八景 其三 太液晴波。明代。杨荣。 太液清涵一鉴开,溶溶漾漾自天来。光浮雪练明金阙,影带晴虹绕玉台。蘋藻摇风仍荡漾,龟鱼向日共徘徊。蓬莱咫尺沧溟上,瑞气絪缊接上台。
踏莎行 繇黄牛峡至净江,途次忆欧阳公小词,戏效颦二阕,时已量移南枢 其一。明代。俞彦。 一水盈盈,亲朋久待。那知尚滞黄陵界。楚天尽处是夷陵,黄陵又在夷陵外。
秋日署閒即事。明代。赵完璧。 玉署高风镇日清,开帘满院绿苔明。凭轩听鹤鸣晴圃,倚杖看云过古城。翠径幽花留晚色,粉墙脩竹撼秋声。居閒不染尘埃迹,同调山翁匿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