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尝得圆鲫,留待故人食。
今君远赠之,故人大河北。
欲脍无庖人,欲寄无鸟翼。
放之已不活,烹煮费薪棘。
蔡仲谋遗鲫鱼十六尾余忆在襄城时获此鱼留以。唐代。梅尧臣。 昔尝得圆鲫,留待故人食。今君远赠之,故人大河北。欲脍无庖人,欲寄无鸟翼。放之已不活,烹煮费薪棘。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次韵昌甫九峰留诗 其三。宋代。韩淲。 每恨居山浅,扶舆过九峰。溪清通乱石,路暗失长松。须鬓时时换,身心事事慵。雨寒樵牧断,朝暮听鸣钟。
州名 散步郊野间即事有感。明代。王世贞。 索处寡合并,三益不我迟。散步遵广隰,江干饶奇致。流水青宛转,垂杨绿遥裔。波风徐自发,翛翛微凉至。古墓交长衢,深楸起幽意。荆棘日夜生,能无雍门泪。兖客奏钟鼓,爰居终不豫。稻粱苟足谋,缨弁非所冀。
促袁柱石过顾 其一。明代。梁维栋。 去年频共酌,此日不相过。一水原非隔,扁舟汝自磋。冠裳虽暂改,意气近如何。世事君知否,浮云晚更多。
予公贫病无日开颜闷坐舟中口占乞笑。明代。袁宏道。 骨如枯竹面如灰,顷刻酸呼四五回。人世万千穷恼病,被君包揽上身来。
初食杨梅。明代。杨循吉。 杨梅本是我家果,归来相对叹先作。往来南北将十年,久不餐汝几忘却。忆从年少在吴中,食以成伤难疗药。年年端午即有之,街头卖折先附郭。初间生酸带青色,次见熟从枝上落。吴侬好奇不论钱,一味才逢倾倒橐。生时熏蒸喜烈日,所怕狂风阴雨雪。有红有白紫者佳,大如弹丸圆可握。生芒刺口易破碎,到牙甘露先流腭。黄船奉贡昼夜走,数枚出赐惟台阁。其余官小那得预,说着江南怀颇恶。吴人盐蜜百计收,不知本味终枯涸。肉存液去但有名,夺以酸甜无可嚼。我今到家又遇夏,正是高林雨方濯。满盘新摘恣狂啖,十指染丹如茜着。细思口实亦小事,其来乃以微官博。使余不有故山归,安得香鲜列惟错。人生百年有适意,忍口劳劳何所乐。
入山后览定水仰山二上人并吴讲师次予发成都绝句韵因复次韵述事言怀 其十。明代。方孝孺。 榻借禅那岂夙缘,坐来浑似旧家毡。祗应心事惭苏晋,不解长斋绣佛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