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日南城归,桥边见郎去。
远远逐郎回,罗衣汗微污。
不惜污罗衣,要与郎相顾。
留连芳苑中,肯谢花夭嫭。
傍栏思晤言,羞畏情谁谕。
草草各还家,幽怀是飞絮。
相逢。唐代。梅尧臣。 晚日南城归,桥边见郎去。远远逐郎回,罗衣汗微污。不惜污罗衣,要与郎相顾。留连芳苑中,肯谢花夭嫭。傍栏思晤言,羞畏情谁谕。草草各还家,幽怀是飞絮。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独步小园四首 其一。宋代。曾几。 江梅落尽红梅在,百叶缃梅剩欲开。园里无人园外静,暗香引得数蜂来。
感旧抚今,叠韵再呈絜斋世丈 其一。清代。丘逢甲。 文字因缘旧梦通,云泥十载判西东。空山拾橡惭工部,故国栽棠托召公。绛帐雪寒谈往事,苍梧云泣诔孤忠。谁知重话婆娑感,杨柳金城正晓风。
学佛吟。宋代。邵雍。 饱食丰衣不易过,日长时节奈愁何。求名少日投宣圣,怕死老年亲释迦。妄欲断缘缘愈重,徼求去病病还多。长江一片常如練,幸自无风又起波。
病中承彭子安见过别后奉怀。清代。陈恭尹。 度岭年殊少,轩车满路光。病中吾见汝,秋后客何乡。伏枕违清论,开篇得妙方。愈风文檄在,继述有诸郎。
赠扬州李海峰。清代。赵佩湘。 斗山回忆廿余年,两世相依思渺绵。藉藉文明齐北海,飘飘诗句继青莲。凌云愿遂天衢上,映雪功深几案前。更喜承先能养志,重闱还有地行仙。
赠弹琴李处士。唐代。李山甫。 情知此事少知音,自是先生枉用心。世上几时曾好古,人前何必更沾襟。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三尺焦桐七条线,子期师旷两沈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