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苍苍,连峭峰,
大山嵯峨云雾中。老松瘦树无笔踪,
巧夺造化何能穷。古绢脆裂再黏续,
气象一似高高嵩。上有荆浩字,
特归翰林公。愿换廷圭一丸墨,
谁言卖钱须青铜。范宽到老学未足,
李成但得平远工。黄金白璧未为贵,
丈人师臣无不通。
王原叔内翰宅观山水园。唐代。梅尧臣。 石苍苍,连峭峰,大山嵯峨云雾中。老松瘦树无笔踪,巧夺造化何能穷。古绢脆裂再黏续,气象一似高高嵩。上有荆浩字,特归翰林公。愿换廷圭一丸墨,谁言卖钱须青铜。范宽到老学未足,李成但得平远工。黄金白璧未为贵,丈人师臣无不通。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桃源词二首 其一。明代。释函可。 当年鬼哭便应焚,灰冷难招坑底魂。先世为儒知不免,桃花那得到儿孙。
赠四明袁生廷玉(儒而善相)。明代。张羽。 和氏善相玉,楚人乃失之。后王不深谅,空沉沙与泥。方歅善相马,秦穆犹见疑。向无孙阳识,终与驽骀齐。人生穷达在用舍,吕公许负将何为。君不见淮阴饿隶封侯面,沛公不遇仍贫贱。又不见新丰孤客人莫顾,可怜未入常何荐。英雄不用则为鼠,燕颔虎头何足羡。袁生炯炯双瞳方,走马能识人中王。如何不带食肉相,一生奔走须眉苍。由来目睫不自见,何必借取青铜光。生云富贵不足取,我欲玩世聊徜徉。昔年夏统在京洛,不说姓名惟卖药。眼中不见贾侍中,小海歌阑风雨作。生乎生乎如其人,飘然东归东海滨。倘过鉴湖逢贺监,为报山人行乞身。
十二月十四日绝句 其四。明代。吴与弼。 何忧不到古人班,只把遗经子细看。学久自然查滓化,心斯广矣体斯胖。
送上高易季文之洪。元代。梁寅。 君将鼓枻向洪都,我值秋风病偶苏。高士亭台劳远梦,仙人城郭阻同趋。云迷紫气蛟龙蛰,风激黄沙雁鹜呼。大郡衣冠烦问讯,何人还忆楚狂夫。
用陈。明代。郑真。 吾家本住海瀛东,千里南来语笑同。闭户不禁孤榻静,隔篱还许一溪通。芹香泮藻簪裾集,花绕庭除杖履从。展席歌残青玉案,烧灯光透绛纱笼。酒樽泛月频倾蚁,剑匣鸣雷欲化龙。水宿恍如明镜里,山游祇在画图中。全身自爱归田乐,教子长怀报国忠。有约重来风雪底,飘飘鹤氅讶王恭。
谢刘察推。宋代。郭祥正。 秋风吹霜入松柏,虚谷声遥寒刺刺。月华正高星宿稀,独鹤不鸣觜插翼。是时夫子为我吟,逸调雄才世无敌。十年学诗自谓豪,一日逢君有惭色。恍疑醉梦太帝家,宝藏珠楼不知极。蟠桃结实九重春,金银琅玕万林直。须臾收拾到平淡,雨洗高峰增老碧。又如摩诘画思精,一幅霜绡数拳石。鬼神怪变露形状,天地英华发胸臆。我家江南谢朓山,山深流水长潺潺。猕猴摘果趁不去,白云常在衣裳间。断无车马送尘土,独与猿鸟期追攀。一杯有酌醉复醉,万虑不到閒中閒。欲邀君去咏此景,愿窥巨笔追扬班。其馀功业未足数,天马安得趋尘寰。
星岩二十景 其七 星亭拥翠。。梁景先。 天开图画好溪山,星聚亭依水石间。锦绣丛中堆翡翠,白云深处听潺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