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藤裁素帱,坐使诸尘隔。
冬室自生温,寒窗屡更白。
不随直省被,长覆栖禅箦。
思曾雪夜时,宿伴山中客。
赋永上人纸帐。唐代。高启。 剡藤裁素帱,坐使诸尘隔。冬室自生温,寒窗屡更白。不随直省被,长覆栖禅箦。思曾雪夜时,宿伴山中客。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亡友留君仪挽词二首 其二。宋代。郭祥正。 壮子皆先陨,亲丧未启攒。病成终不愈,魂散若为安。结义从今泯,遗编忍复看。亭开基石处,云水想漫漫。
一九七四年与同辈选注《聊斋志异》,书成志感 其二。近现代。王季思。 香消酒醒不成词,几卷聊斋寄梦思。孤愤满腔何处诉,秋灯照见鬼擎旗。
春日田园杂兴。宋代。吕文老。 月筩纪闰附青灯,民野陶然化日熙。祀代枌榆祈稔岁,宴酣花柳乐清时。洛中富贵斜阳恨,绵上动劳千古思。浩与归来吟汪尺,陶诗和后和丰诗。
寄题阁老费公至乐楼。明代。邵宝。 黄阁仙人天上还,幽兴却寄溪山间。横林深处起重屋,别有眼界非尘寰。群溪东来向西去,流到龙溪两倾注。白云飞尽见三峰,政在先生倚阑处。乾坤一览万古心,北南名胜皆登临。子长胸次仲淹思,每与山水增高深。岂知几案有至乐,欧老诗如为公作。先人种树今数围,槐影重重松落落。阳春坐我还清秋,静观万物成天游。半江露白月照水,两涯草碧云生洲。我行湖东数过此,尚忆清扬在中沚。病馀偶接季方书,世事茫茫公老矣。岁月无端白发多,江湖地远心如何。苍生未起谢安卧,溪上往来空棹歌。
送刘编修朝宗赴九江教授 其一。明代。杨士奇。 昔过浔阳郡,凭高畅客情。庐山当近郭,江水带孤城。茅屋家家净,渔舟个个轻。广文怀散逸,此去课诸生。
寄乔益公。宋代。岳珂。 峨峨杰阁凌西清,高排云汉垂日星。千年福地开殊庭,绛节中一朝百灵。属车小儒风埃底,岁一周星陪豹尾。有眼示识奎壁寒,有脚未踏仙晨班。忽传天上凤衔诏,碧篆五云争焜燿。洞深紫府掣金铺,初日丹霞两相照。劫尘超出乘刚风,帝恩广大天九重。封词寄与小心风,额塌沙土输愚忠。今春转粟折冲府,赤手亲曾哺饥虎。十三万兵犹未补,秋来无地无冬防。颇闻宿师无见粮,要是倖安那可常。门生感恩感刻骨,本末亲尝究根窟。于今况是香火閒,讵敢搀越说侵官。四陲奏稿卷十二,中有医方方有意。刍荛思报无已时,原轸萧墙儆先备。
游三天洞。元代。吴师道。 稽亭山下三天洞,忆我金华物色同。拔地飞崖云汹涌,映空嵌穴树葱茏。不知混沌何年凿,直恐神仙有路通。终拟赤松归隐去,清游还堕梦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