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山同业士,存没两无闻。未尽人间用,宁脩地下文。
刘郎应屏迹,郑谷自清芬。搔首看征雁,天寒远索群。
寄处州教授苏平仲先生 其三。唐代。方孝孺。 萝山同业士,存没两无闻。未尽人间用,宁脩地下文。刘郎应屏迹,郑谷自清芬。搔首看征雁,天寒远索群。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送乡人余文明劝之以归。宋代。杨万里。 一别高人又十年,霜筋雪骨健依然。席门未害车多辙,斗酒尚能诗百篇。苍狗白衣俱昨梦,长庚孤月自青天。故山松菊平安在,何日归欤解钓船?
与蒲宗孟传正察推。宋代。冯山。 五月热无事,讼庭若扫刷。眼底簿书静,独坐痴闷发。上马出门去,不避烦与渴。幕中访贤友,且欲纾拥阏。洒水延我坐,解带意思活。清谈破尘滓,快若饮冰雪。青衫虽同服,所处类巾袜。道均语言合,殊不间毫发。十篇诗总解,金玉自磨戛。往时草草读,恨不见本末。全编使我尽,万漏都一括。诸君好诗学,论议每相轧。破碎失本源,十尝见七八。圣途久荒废,怜君力锄鏺。汉安隆中集,应和类控楬。驰骋气力壮,嵩岱可手揭。形容若绘画,讥讽过赏罚。回头索平淡,春兴最清越。意外得真巧,漫不露彫割。此皆绪馀尔,太仓出圭撮。予虽素无闻,少小颇奸黠。僻涩追古意,芬芳慕贤哲。独自狂妄走,屡遭流辈喝。中道偶成病,两眼痛欲瞎。见字辄昏雾,恨无金篦刮。凛凛忧痼废,那更寻旧扎。平生志高远,缩小仅如钵。又从县道来,屈强且回拔。吏责常恐嚇,民事日喧聒。中烦变憔悴,馀愤成呕哕。衔辔脱未去,俛首就一秣。大叫虽慷慨,壮图已销杀。清华果无分,看人起门阀。羡君名声好,风谊纵超拔。凭陵欲轩翥,去势不可遏。然犹滞巴徼,官况饱辛辣。始初未识面,展手思挽撮。相值偶相得,青松引藤葛。意气始投合,底里尽表察。文字本非敌,轻舫触巨筏。雅趣均厚薄,高论借迂阔。穷中烦慰藉,何异鱼喣沫。俗态重趋走,仕路饶险滑。且当学鸿渐,不能助苗揠。穷达盖有命,运转随坱圠。盖棺事始定,尝闻古人说。功名倘可期,因君为寻掇。
游西崦。宋代。释绍嵩。 小隐寄幽谷,登临翠色中。乱云低薄暮,片水静涵空。往往游西崦,依依向北风。清猿不可听,幽思更无穷。
拟九颂 其五 石林。宋代。程公许。 貌棱层兮心洁贞,玉韫质兮金作声。芙蓉冠兮独立,佩宝璐兮缤纷。胡拳拳兮石友,期岁晚兮相守。瞠俗眼兮老丑,自心知兮坚久。彼平泉兮森离立,纷品第兮罗甲乙。吾何嗜兮狷介,宁与汝兮同癖。琴书兮左右,龟鹤兮前后。觌面兮峥嵘,忘言兮一笑。泰山兮非大,拳石兮非小。体无不具兮,性何不有。岩岩兮层霄,蔼肤寸兮泽九州。时卷舒兮为世,亘古今兮独超。
祠禄满不敢复请作口号。宋代。陆游。 今年高谢武夷君,饭豆羹藜亦所欣。参透庄生齐物论,扫空韩子送穷文。心如脱阱奔林鹿,迹似还山不雨云。犹幸此身强健在,乡邻争看布襦裙。
重过随州故兵部李侍郎恩知因抒长句。唐代。罗隐。 庄周高论伯牙琴,闲夜思量泪满襟。四海共谁言近事,九原从此负初心。鸥翻汉浦风波急,雁下郧溪雾雨深。惭愧苍生还有意,解歌襦袴至如今。
读文山传三首 其二。明代。薛瑄。 丞相声名二百年,分明往事在遗编。初离故国悲禾黍,再立危邦惨杜鹃。大势已倾宁畏死,孤忠自许敢求全。当时桃李知何限,回首春风尽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