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袂论文又一场,暑庭雨过月如霜。漫持旧式求名马,重累官厨耗食羊。
天与朋簪忘老至,世伤王迹恐诗亡。明朝君直横经席,讲罢薰风满殿廊。
六月再与校士之役瑞臣侍郎见和四月闱中作叠韵奉酬并呈春卿尚书。唐代。陈宝琛。 联袂论文又一场,暑庭雨过月如霜。漫持旧式求名马,重累官厨耗食羊。天与朋簪忘老至,世伤王迹恐诗亡。明朝君直横经席,讲罢薰风满殿廊。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
陈宝琛。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瓦棺寺看月同吴翁晋梅季豹郭圣仆志若真全二上人分得圆字。明代。徐熥。 问偈过诸天,松间片月悬。光分三世火,影灭半林烟。云驶看疑运,霜明望更鲜。玉绳低下土,金镜照迷川。悟景应知幻,标枝可喻禅。籁兼心共寂,轮与果俱圆。散彩高幡外,生辉断磬边。晓钟催渐落,长夜竟忘眠。
小病。清代。孙原湘。 小病才回午汗潮,为谁强起倚疏寮。作秋庭院花含怯,过雨帘栊日放娇。密约纵虚心有迹,深情欲吐语无聊。坐来莫恨如天远,转眼银河又昨朝。
登閤皂山 其二。宋代。朱熹。 一派泠泠台下水,半空漠漠岭头云。祖师成道冲天去,只有无穷受箓人。
何象冈老师招过村居同欧嘉可谢伯子陈中行家叔君选连夜宴饮赋二首 其一。明代。黎遂球。 歌舞彻春宵,飞花溅暮潮。美人杂琼佩,公子挽兰桡。鼎列山连席,堂开画际桥。更堪凭玉树,红袖映吹箫。
酬上饶徐季益学正。宋代。吕祖谦。 吾家紫微翁,独守固穷节。金銮罢直归,朝饭尚薇蕨。峩峩李杜坛,总角便高蹑。暮年自誓斋,铭几深刻责。名章与俊语,扫去秋一叶。冷淡静工夫,槁乾迂事业。有来媚学子,随叩无不竭。辞受去就间,告戒意尤切。典刑自耆老,护持何敢阙。嗟予生苦晚,名在诸孙列。拊头虽逮事,提耳未亲接。徐侯南州秀,少也尝鼓箧。示我百篇诗,照坐光玉雪。因之理前话,讲绎霏谈屑。两都弟子员,家法严城堞。取善则未周,守旧犹有说。同门风雨散,孤学丝桐绝。怀哉五马桥,寒迳寻遗屧。
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狐相公。唐代。刘禹锡。 曾经谢病各游梁,今日相逢忆孝王。少有一身兼将相,更能四面占文章。开颜坐上催飞盏,回首庭中看舞枪。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
六月十日偕竹虚过芥孙。清代。陈钺。 近喜蛟螭迹已潜,相将访旧不辞炎。呕心诗稿探怀出,娱目图书信手拈。尽日清谈临水槛,有时散步立风檐。闲中分得幽人趣,点缀烟云上笔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