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三度闰中秋,今日言愁始欲愁。便拟登台歌水调,高寒何处是琼楼?
闰中秋 其一。唐代。陈宝琛。 吾生三度闰中秋,今日言愁始欲愁。便拟登台歌水调,高寒何处是琼楼?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
陈宝琛。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南浦 夏夜骤雨。清代。樊增祥。 银河泻地,似钱王万弩射江潮。十二巫云尽墨,谁念楚鬟娇。又似轻兵出塞,渡冰河、铁马晚萧萧。甚岸巾危坐,两行宫烛,红影不胜摇。可是花奴圣手,撒明珠、万斛打芭蕉。一霎红檐声细,慢酒滴春槽。料得秦娥今夜,倚髹屏、玉箸湿鲛绡。自那回别后,凤楼寒重,朱唇不暖旧时箫。
晚坐。清代。刘彬华。 槛外花无语,云边鸟自归。月痕依树淡,山影到窗微。酒得醒时趣,诗寻静者机。高轩漫过访,容易扣柴扉。
赣州丰乐长老惠宣写予真戏赞时年七十三。宋代。周必大。 少年日醉郁孤台,鼎立三禅屡往来。豪气虽存谁复识,形容变尽鬓皑皑。
和暮秋闻雁有怀。宋代。赵希逢。 有腹夫谁肯贮愁,笑他宋玉浪悲秋。征鸿纵使声多恨,怎得无声过小楼。
和群贶幕秋四日登陆石寺阁泛洛舟·右泛舟。宋代。司马光。 叶下宫槐老,云飞洛浦秋。复陪元礼棹,却望仲宣楼。曲岸迷频转,遥山碎不流。夷犹聊寓赏,浩荡得忘忧。晨出露渐径,昏归月满舟。星河散寥廓,珠贝映汀洲。林馆回车入,壶觞秉烛游。山公兴未尽,徒御且番休。
归燕词。唐代。李建勋。 羽翼势虽微,云霄亦可期。飞翻自有路,鸿鹄莫相嗤。待侣临书幌,寻泥傍藻池。冲人穿柳径,捕蝶绕花枝。广厦来应遍,深宫去不疑。雕梁声上下,烟浦影参差。旧地人潜换,新巢雀谩窥。双双暮归处,疏雨满江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