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庵閒放学放翁,得画神貌适与同。平生任天无宿物,不假战胜颜常丰。
年时比舍聚姻娅,我甫逾冠君方童。何期垂暮挈子侄,还与割宅居西东。
顾予扈从滞渤碣,君尽日饮看霜枫。杞忧屈问亦自哂,天纵不坠终梦梦。
昨来瞻觐退就我,积雪璀璀继以风。围炉话旧间星相,寿夭齐视何穷通?
家山兵火勿复问,藏酝开瓮留一中。从游邓尉恐无分,且共酒面灯前红。
贻书自号放庵而得改七芗画一树梅花一放翁便面宛肖其貌索题。唐代。陈宝琛。 放庵閒放学放翁,得画神貌适与同。平生任天无宿物,不假战胜颜常丰。年时比舍聚姻娅,我甫逾冠君方童。何期垂暮挈子侄,还与割宅居西东。顾予扈从滞渤碣,君尽日饮看霜枫。杞忧屈问亦自哂,天纵不坠终梦梦。昨来瞻觐退就我,积雪璀璀继以风。围炉话旧间星相,寿夭齐视何穷通?家山兵火勿复问,藏酝开瓮留一中。从游邓尉恐无分,且共酒面灯前红。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
陈宝琛。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春草。清代。野蚕。 绿浅香柔绝点尘,乱如丝缕叠如茵。阅残野火千秋劫,斗尽东风六代人。池上有谁还得句,江南无此不成春。和烟和雨年时路,知否王孙最损神。
薄倖。清代。奕绘。 骨销魂醉。看不足、娉婷妩媚。秋心才逗,便带艳情酸意。记个侬、新样勾描,金针曾把花儿刺。叹解佩人遥,斗蛩期近,门巷静愔愔地。尽对着、花如绣,都变作、闲愁滋味。风清露又冷,红娇绿滴,前身点点相思泪。有人怜未。为垂丝贴梗,春来享尽繁华事。芳名漫道,知是谁家小字。
后庭花·拟古。元代。邵亨贞。 铜壶更漏残,红妆春梦阑,江上花无语,天涯人未还。倚楼闲,月明千里,隔江何处山。
东山感秋词,次康步崖中翰题壁韵五首 其四。清代。丘逢甲。 寒蛟海上趁人来,漠漠秋尘扫不开。满目桑田清浅水,五云楼阁失蓬莱。
秋日诸君饯焦山作二首 其二。明代。王世贞。 江头是处青山好,为念焦君破浪来。一字光能争日月,千秋气与结楼台。潮声吴楚中原尽,海色东南太古开。归棹去帆看莫指,壮怀今夕付衔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