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嘏归犹及上元,北堂饮罢就朋尊。旧京容有阳春和,行殿能忘湛露恩?
眼看鳌山行复盛,近闻龙碛亦回温。衰残未预陈金鉴,坐羡弓箕愧九原。
元夕次和子有入觐礼成之作。唐代。陈宝琛。 祝嘏归犹及上元,北堂饮罢就朋尊。旧京容有阳春和,行殿能忘湛露恩?眼看鳌山行复盛,近闻龙碛亦回温。衰残未预陈金鉴,坐羡弓箕愧九原。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
陈宝琛。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古城别元上人归枣强。明代。邱云霄。 东吴春水浮芦叶,西竺秋风度梵铃。龙护经函云不散,鹢通法界雨长冥。蒲团入定槎千里,锡杖归时月满庭。分水江头留偈去,斜阳回首片帆青。
木兰花慢 过济南 寿嘉定赵侍御。清代。吴伟业。 仰头看皓魄,切莫放,酒杯空。记六诏飞书,百蛮驰传,万里乘骢。天南碧鸡金马,把枯棋、残局付儿童。鸡黍鹿门高隐,衣冠鹤发衰翁。叹干戈满地飘蓬。落日数归鸿。喜歇浦寒潮,练塘新霁,投老从容。菊花满头须插,向东篱、狂笑醉颜红。高馆青尊红烛,故园黄叶丹枫。
我生不辰,逢此百罹,况乎乱离。奈恶因缘到,不夫不主,被擒捉去,为妾为妻。父母公姑,弟兄姊妹,流落不知东与西。心中事,把家书写下,分付伊谁。
越人北向燕支。回首望、雁峰天一涯。奈翠鬟云软,笠儿怎带,柳腰春细,马性难骑。缺月疏桐,淡烟衰草,对此如何不泪垂。君知否,我生於何处,死亦魂归。
沁园春。宋代。刘氏。 我生不辰,逢此百罹,况乎乱离。奈恶因缘到,不夫不主,被擒捉去,为妾为妻。父母公姑,弟兄姊妹,流落不知东与西。心中事,把家书写下,分付伊谁。越人北向燕支。回首望、雁峰天一涯。奈翠鬟云软,笠儿怎带,柳腰春细,马性难骑。缺月疏桐,淡烟衰草,对此如何不泪垂。君知否,我生於何处,死亦魂归。
勉和筹堂来韵 其四。金朝。李俊民。 汉祖龙兴自有时,未应六出计皆奇。采芝人向山中老,不见功名一首诗。
赠毛锦衔。清代。顾炎武。 来时冬雁飞,去日春风度。浮云恋故山,翔鸟怀高树。一别遂西东,各言难久驻。去去慎所之,长安有岐路。
蓟门怀古五首 其三 渔阳。清代。李锴。 渔阳古郡接边陲,张郭循良旧所推。再见炎灵开草昧,顿令编户起疮痍。桑麻夜雨新畬辟,鼓角秋风故垒夷。何地岩疆称重寄,从来民命系安危。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 其五 折杨柳。明代。陈子升。 离情相送送,大道夹垂杨。千里从兹远,一枝空折将。结为腰带缓,吹与鬓丝长。何必闻羌篴,方知断客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