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国辅,唐代诗人。吴郡(今苏州)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历官山阴尉、许昌令、集贤院直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天宝十一载(752),因受王鉷案牵连被贬为竟陵司马。与陆鸿渐交往,品茶评水,一时传为佳话。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二。国辅诗以五绝著称,深得南朝乐府民歌遗意。殷璠《河岳英灵集》云:“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原集至宋代已佚。 ...
崔国辅。 崔国辅,唐代诗人。吴郡(今苏州)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历官山阴尉、许昌令、集贤院直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天宝十一载(752),因受王鉷案牵连被贬为竟陵司马。与陆鸿渐交往,品茶评水,一时传为佳话。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二。国辅诗以五绝著称,深得南朝乐府民歌遗意。殷璠《河岳英灵集》云:“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原集至宋代已佚。
灵济桥语。宋代。释印肃。 此渡若非桥,不放众生过。过去现在佛,并西来达磨。皆是接群迷。直指人这个。如今人不知,颠倒成患祸。坚执有为功,善恶争扬播。学道不识心,所以尘不破。若悟即本心,永劫无退堕。说法非干舌,山河大地和。行脚不曾移。举步无空过。如斯妙性空,方与人担荷。大用这无心,非福亦非祸。於中无妄作,不异阿弥陀。法界无别物,一菩提为座。修桥布路为含灵,转凡成圣如行货。游戏菩提谁得知,只恐迷情却放过。大丈夫,莫放过,提起眉毛来继和。大家拍手渡桥来,方笑普庵只这个。咄,开口全音只我闻,桃花含笑乱纷纷。心非遍界真成妄,意净情忘法法真。
送拄杖还僧。宋代。刘克庄。 头白高僧行脚懶,一枝筇竹久生苔。不逢太乙然藜照,时借山翁荷蓧回。夜挂多寻萧寺壁,晓拈恐化葛陂雷。还师此物禅须进,曾入诗人手内来。
杂言。清代。沈瑜庆。 问汝何为而肥,只缘作诗不苦。底须较量道力,便欲唐突初祖。读书不求甚解,作计安用官为。懒向先生问字,却输娇女填词。
白金小还丹歌 其六。唐代。罗公远。 言依口诀,亲贵手传。七日自伏,万刻牢坚。千鍊万煮,托在五贤。好蕴金器,不绝玄关。
怀华天御。明代。陈瑚。 怀君秋夜尚湖边,明月微星照不眠。老去共悲双短鬓,穷来交剩一寒毡。即今衔石无精卫,终古啼花有杜鹃。回首任阳风雨棹,十年心事泪潸然。
荆门惠泉。宋代。苏轼。 泉源従高来,走下随石脉。纷纷白沫乱,隐隐苍崖坼。萦回成曲沼,清澈见肝膈。众泻为长溪,奔驶荡蛙蝈。初开不容椀,渐去已如帛。传闻此山中,神物懒遭谪。不能致雷雨,滟滟吐寒碧。遂令山前人,千古灌稻麦。
金陵雪中。宋代。刘过。 风幻寒威夜扑人,晓看云脚四垂阴。牧羝塞上功名泪,骑马蓝关竄逐心。冷面不春愁菀结,冻须如铁恐萧森。书炉醉拨灰为子,不为间思暖帐金。
同孟守出溪亭视涨和严解元韵。宋代。韩淲。 滚滚溪亭雨未休,偶陪小队得来游。蚕桑时候将何望,燕麦风前信隐忧。民力已殚诚易与,天心非远不难筹。果然香火开晴色,从此年登定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