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寂寂罕言命,沧海茫茫空问津。今日见君谈甲子,守株翻却是高人。
赠星士。唐代。何瑭。 杏坛寂寂罕言命,沧海茫茫空问津。今日见君谈甲子,守株翻却是高人。
(1474—1543)明河南武陟人,字粹夫,号柏斋。弘治十五年进士。为翰林修撰。不屈于刘瑾,累疏致仕。后出为开州知府,历工、户、礼三部侍郎、南京右都御史。致仕里居十余年,教子弟以孝弟忠信。对王守仁之学颇有微辞。有《医学管见》、《阴阳律吕》、《柏斋三书》、《柏斋集》。 ...
何瑭。 (1474—1543)明河南武陟人,字粹夫,号柏斋。弘治十五年进士。为翰林修撰。不屈于刘瑾,累疏致仕。后出为开州知府,历工、户、礼三部侍郎、南京右都御史。致仕里居十余年,教子弟以孝弟忠信。对王守仁之学颇有微辞。有《医学管见》、《阴阳律吕》、《柏斋三书》、《柏斋集》。
悼孩子。唐代。于鹄。 年长始一男,心亦颇自娱。生来岁未周,奄然却归无。裸送不以衣,瘗埋于中衢。乳母抱出门,所生亦随呼。婴孩无哭仪,礼经不可逾。亲戚相问时,抑悲空叹吁。襁褓在旧床,每见立踟蹰。静思益伤情,畏老为独夫。
杨德彝立春日携诗远访次韵。宋代。李石。 鞭笞土牛子,鼓舞勾芒神。初开一岁籥,已有五日陈。胡为松桂老,强逐桃李新。自言草玄客,颇爱郑子真。虽云公卿贵,虚名竟成尘。况我已三黜,素志无一伸。遂去田舍畔,得与渔樵亲。奉母缺禄食,菜饱不敢嗔。夫君亦人子,等是我辈人。青鞋裹白足,乌帽遮长身。襟期访郑老,酒伴寻南隣。吾文天未拯,古道日以堙。登坛要先歃,更约明年春。
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宋代。苏轼。 十年流落敢言归,鱼鸟江湖只自知。岂意青天扫云雾,尽呼黄发寄安危。风流吾子真前辈,人物他年记一时。我欲折繻留此老,缁衣谁作好贤诗。此生别袖几回麾,梦里黄州空自疑。何处青山不堪老,当年明月巧相随。穷通等是思家意,衰病难堪送客悲。好去江鱼煮江水,剑南归路有姜诗。
登峨眉 其三。清代。毛澄。 独行天门口,手掠太白脚。山下暝已深,山上日犹落。何时辟空境,凭虚造楼阁。俯视不见地,积气浩漠漠。人语烟中流,头上孰骑鹤。雾消瞰葱岭,青天插霜锷。昆仑伏槛外,墨浪尽东跃。兹游冠平生,论功策芒屩。
赠斥丘令冯文罴诗。魏晋。陆机。 夙驾出东城。送子临江曲。密席接同志。羽觞飞酃渌。登楼望峻陂。时逝一何速。与子别所期。耀灵缘扶木。
金台春意图为夏进士赋。明代。薛瑄。 西山千仞插天碧,东海排空浪头白。山雄海壮拥神京,中有金台临紫陌。台高迢递绝尘埃,九天星斗罗三台。台前一夜东风起,吹得皇都花柳开。花枝杲杲明朝旭,柳色依依袅轻绿。九衢车马睹晴辉,万井笙歌连曙烛。有客磊落丰城人,宝剑出匣光芒新。两度青云不得意,今年一举超常伦。金台骀荡春光好,对策彤庭漏声晓。宝殿胪传瑞气多,天门榜放祥云绕。锡宴南宫春昼迟,锦袍不管杯淋漓。醉向和风满归路,紫骝蹀躞争骄嘶。绮楼翠牖出云幕,粉黛朱颜拥芍药。倾城人看绿衣郎,意气昂昂动寥廊。幸逢明圣坐垂旒,联翩彩凤鸣高丘。成名祗向雁塔写,放歌不作平康游。金台春色看未已,又沐天恩还故里。尽将此意入丹青,期与乾坤传不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