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阙齐紫清,驰道直如线。
煌煌尘内客,相逢不相见。
上有高槐枝,下有清涟漪。
朱栏夹两边,贵者中道驰。
借问煌煌子,中道谁行此。
且复就下论,骢马知杂事。
官卑有常度,那得行同路。
相效良独难,且复东西去。
御街行。唐代。晁补之。 双阙齐紫清,驰道直如线。煌煌尘内客,相逢不相见。上有高槐枝,下有清涟漪。朱栏夹两边,贵者中道驰。借问煌煌子,中道谁行此。且复就下论,骢马知杂事。官卑有常度,那得行同路。相效良独难,且复东西去。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贾胡行。明代。王守仁。 贾胡得明珠,藏珠剖其驱。珠藏未能有,此身已先无。轻己重外物,贾胡一何愚。请君勿笑贾胡愚,君今奔走声利途。钻求富贵未能得,役精劳形骨髓枯。竟日惶惶忧毁誉,终宵惕惕防艰虞。一日仅得五升米,半级仍甘九族诛。胥靡接踵略无悔,请君勿笑贾胡愚。
渔家傲。宋代。欧阳修。 一夜越溪秋水满。荷花开过溪南岸。贪采嫩香星眼慢。疏回眄。郎船不觉来自畔。罢采金英收玉腕。回身急打船头转。荷叶又浓波又浅。无方便。教人只得抬娇面。
送少隐兄赴兴元幕。宋代。张栻。 边塞连关陇,貔貅罢战征。幕中须预计,堂上乃奇兵。汉水追前策,秦原忆旧耕。书生亦多事,慷慨试经行。
书室述怀奉寄民表兄是日得民表书。宋代。朱松。 丈室无尘棐几横,吏休凫鹜散无声。舞风竹影僛僛转,萦梦炉香袅袅清。已笑荣枯卢白戏,不须物我触蛮争。故人剪烛西窗约,知复何时话此生。
层楼缥缈可餐霞,历历江山入望赊。路绕烟村真似画,天连云树浩无涯。
重重接宇馀千户,袅袅炊烟见几家。暂喜登高舒远眺,却怜憔悴度年华。
乙丑岁新正五日同杜司寇李别驾郭郡博登郡谯楼眺望且小酌手谈次郭洧上韵 其二。明代。饶相。 层楼缥缈可餐霞,历历江山入望赊。路绕烟村真似画,天连云树浩无涯。重重接宇馀千户,袅袅炊烟见几家。暂喜登高舒远眺,却怜憔悴度年华。
同子瞻赋游惠山三首。宋代。秦观。 史君厌机械,所与惟散人。顾惭蒹葭陋,缪倚琼枝新。上干青磝磝,下属白磷磷。洞天不知老,金界无栖尘。缅彼人间世,乌蟾阅青旻。讵得踵三隐,山阿相与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