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岩踏遍寻归路,仙掌依然在碧虚。
无限游人重驻马,岂惟狂客倒骑驴。
挂图天汉朝霞上,落影秦关夕照余。
千古全生才一士,可怜登览尽丘墟。
游华岳归道中望仙掌。唐代。晁补之。 深岩踏遍寻归路,仙掌依然在碧虚。无限游人重驻马,岂惟狂客倒骑驴。挂图天汉朝霞上,落影秦关夕照余。千古全生才一士,可怜登览尽丘墟。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重游清虚庵。宋代。董嗣杲。 夏初曾历此,信宿强舍去。及其还城中,旅琐若羁驭。凉秋复过时,又坐题诗处。黄冠苦相佞,往往多过誉。且谓笔力遒,真得鬼神助。但将虚名污不具实眼觑。顾予欲栖止,未有抛茅据。难忘整屐游,赢得寘浮虑。地旷寘仙源,野步岂宜遽。且须穷嵌岩,何在事啖茹。只酌神泉清,垢净不待滤。拨云峰下石,晚霁且箕踞。
满江红 其三。。赵磻老。 潇洒星郎,吹绿鬓、胜游霞举。秋又半,月磨云翳,籁传风语。太一青藜光对射,中流荡漾莲舟舞。戏人间、今夜水精宫,前无古。吾家是,蓬山侣。歌舞袖,蘋花渚。拟问津斜汉,乘槎南浦。谒帝通明今得便,素娥拍手心先许。笑画阑、三十六宫秋,花如土。
厓山吊古 其二。明代。潘光统。 祥兴国脉仅奄奄,海上奔亡自景炎。万里何人归马革,九渊无地挽龙髯。心存死难应千折,事去焚香更一拈。尽瘁共怜三相国,慈元依旧对宸严。
后二日有旨再赋律诗四首 其二。明代。顾清。 千灯高列奏宫悬,五凤齐飞拱御筵。春到上元真富贵,月临双阙正清圆。甘泉西北长无警,瀛海中间大有年。暂弛金吾三夕禁,未妨宣室九宾延。
神弦别曲。唐代。李贺。 巫山小女隔云别,春风松花山上发。绿盖独穿香径归,白马花竿前孑孑。蜀江风澹水如罗,堕兰谁泛相经过。南山桂树为君死,云衫浅污红脂花。
拜文献公墓次韵帻峰道长。明代。符锡。 十载西河不济舟,若为联辔慨松丘。主恩岂为奸臣地,军令空贻相国忧。正气千秋金鉴远,荒坟三尺草堂幽。休将德业论前史,直是江南第一流。
浣溪沙 其二 题情。明代。高濂。 陌上花开不忍看。厌厌尽日倚雕阑。不禁僬悴怯春衫。有梦不愁天近远,多情空害病疑难。一春双泪为谁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