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寻幽径山上,曾傍苕溪弄菱桨。
南临天目指掌间,隔岭如闻笑言响。
年来清血断征衣,碧发丹颜日夕非。
便欲相期煮白石,与君晚入烟霞飞。
答赵滋主簿。唐代。晁补之。 我昔寻幽径山上,曾傍苕溪弄菱桨。南临天目指掌间,隔岭如闻笑言响。年来清血断征衣,碧发丹颜日夕非。便欲相期煮白石,与君晚入烟霞飞。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呈余峻山。元代。黄玠。 先生中朝彦,早逄圣明君。井络降英气,奎光动星文。束晢诗四言,蔡邕书八分。多士起瞻慕,诸生赖濡薰。鄙也少庸劣,力学终无闻。意谓经品题,欲超凡马群。师道吾岂敢,屡染成緅纁。厚德何以报,寸心中沄沄。
咏史二十四首 其二十二。明代。黄淳耀。 苇籥本伊耆,玉尺传周镐。化与阴阳流,乐由和平造。郑女若飞鸾,秦宫象蓬岛。此时闻正声,觉淡不觉好。宝常师古雅,妙达逞妍巧。同奏杨广前,何人蒙绝倒。
依韵和双头芍药十六首 其十五。宋代。陆佃。 晚菘早韭谩连群,过眼终无爱惜人。照日舞鸾情款曲,趁风飞燕势停均。名归本草千方秘,职在司花一命真。回首凤凰城阙下,倩谁移与后园春。
寄怀二十首 其十九。宋代。赵蕃。 剩水残山觉范诗,汎然孤棹去何之。倚樯吟啸元无忤,谁信今朝无早炊。
赴联谊会途中次韵天许兄。两汉。刘雄。 人生堕地始,便不厌奔走。此路究何极,思之手可袖。海内有高朋,道途阻且右。经时展良觌,音书劳黄狗。圣人云三立,此事当不朽。何妨作畸人,笑看肘生柳。底忙不肯来,卬空须我友。浮生一梦耳,不辞穷独叟。梦中尽君欢,尚萦心五斗?颠簸客车中,往事频回首。日新君子德,结实想秋藕。悔吝象忧虞,剥复值阳九。反本葆天真,浮云吾何有。莫同虫语冰,且望月凭牖。止酒已多时,会引茶盈缶。
鹧鸪天(同前)。。赵磻老。 白日青天一旦明。旧时勋业此时情。延英再许裴公对,商鼎须调傅说羹。千万载,辅宗祊。擎天八柱愈峥嵘。将军犁却龙庭后,岁傍龟山奏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