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闻陈方伯文矅作古用韵吊之 其二。明代。祁顺。 年过五十苦思归,明哲由来识事机。江海多愁华发早,庙堂无路壮心违。甘棠楚甸遗思远,归旐闽天带恨飞。前日得书今日讣,伤心疑是又疑非。
正上人求书。宋代。李之仪。 火灭窗晴冷似冰,随时活计自脩行。客来若问真消息,只有观音自證明。
石壁。明代。顾璘。 一水回流抱古原,两山对起立江门。崩厓半出溪心渚,古木斜悬石背根。远见虞罗伤翠鸟,时逢洞穴羡苍猿。摐金伐鼓劳生地,不及渔竿弄晓昏。
依韵和尚用之秀才梅花二首 其一。宋代。陆佃。 假借铅华素不曾,肯将桃李较衰荣。向人有意如相识,混雪无言耻自明。青帝信音元苦远,素娥风调不胜清。爱君诗思诚高古,睥睨玄尊与太羹。
题周千户所藏盛子昭雪中读书图 其三。明代。郑真。 袁门深闭路崎崟,焦寝清酣怪铁衾。谁似先生冰壑底,一编独对圣贤心。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其一。唐代。骆宾王。 闻君招隐地,髣髴武陵春。缉芰知还楚,披榛似避秦。崩查年祀积,幽草岁时新。一谢沧浪水,安知有逸人。
寄台湾平远山观察庆诗以代柬。清代。周凯。 澎湖一岛若可弃,乃与台厦相控援。屹立沧溟大海中,褊小疆隅难比县。不产禾苗产杂粱,习惯波涛业渔佃。去秋台飓风为灾,咸雨飞飞浪花溅。今春渤澥我开帆,海波阵阵心旌战。及抵澎山日已迟,人无人色面非面。那得薯丝煮为縻,但捞海菜日充咽。苟非义仓钱三千,民命不绝已如线。凤山徐令目见之,分查户口同二掾。酌济灾黎办八分,薯米金钱亦云遍。圣恩如海自汪洋,大府关心尤眷恋。蔡子澎湖特起才,献我新诗颇婉嬿。心伤梓里少多藏,社仓欲救饥馑荐。书生识见未云周,我读其诗心窃善。绸缪未雨小民知,康济同心吾辈见。社与义仓理则同,力苦澎民孱且倦。台阳乃是产米区,盍酌盈虚权通变。以补不足赖有馀,集众人力工易奠。拨数千石资澎湖,有备无患民欣忭。社仓义仓分或兼,官捐民捐从所便。常平额设有成规,兵米无多曾借碾。但令海岛富仓储,宿饱家家米价贱。旱潦倘或遇偏灾,岂作仓皇幕巢燕。我公台海颂神君,定有吁谟计安晏。同舟共济合献知,越俎代谋自嫌擅。作歌聊以当书笺,博得开缄一笑冁。来朝闻说好开船,怕见风涛笔先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