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灵川县,山深雪未融。谁知桂岭北,宛似浙江东。
墟市人烟合,僧窗竹径通。杖藜闲信步,日暮怯溪风。
人日。唐代。李光。 人日灵川县,山深雪未融。谁知桂岭北,宛似浙江东。墟市人烟合,僧窗竹径通。杖藜闲信步,日暮怯溪风。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李光。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送别城西有感简元显。宋代。廖刚。 前年出城西,祖饯长者辙。绿鬓豪伟郎,还镳共炎热。蜀道非天涯,暂离非永诀。况乃赴官期,留者思奋决。人情殊易堪,信未恶时节。今晨西城出,景物旧森列。金莲认高楼,感叹成哽咽。不见昔年人,还为昔年别。此别异昔年,骨月心欲折。此行异昔年,衰蹇方折阅。聊为稻粱谋,途窘计所拙。人生足忧患,乐事多歇灭。连年琼芘卷,荒寂人迹绝。况我薄命人,悲辛复何说。
南山十咏·鸣弦峰。宋代。刘仲堪。 奇峰枕高岸,回合藏云烟。直上数百仞,倒影浮清涟。民传舜南狩,向此鸣朱弦。至今万籁寂,雅韵犹泠然。
阳栈岭。明代。闻人诠。 阳栈接高天,白云山下看。花落雨余雨,风吹寒食寒。纵目黄山外,停骖紫汉间。斜阳过广惠,始觉有人寰。
述怀(二十年作)。宋代。王璲。 蚤年蔑知识,负志颇傲岸。每鄙子张辟,常嫌仲由喭。浩气逸虹蜺,高情薄霄汉。悬河吐狂谈,振绮洒芳翰。辞胎珠晶荧,出璞玉璀璨。群英见推奖,前辈辱称赞。问齿方在童,有发犹未冠。展转时物非,蹉跎岁华换。风霜忽凄厉,雨雪亦零乱。未纵跃川鳞,早铩凌云翰。顾瞻乏良图,进退昧深算。豺狼正纵横,虎豹共奔窜。一身甘贱贫,十口寄丛灌。蒸藜当晨炊,扫叶供午爨。角巾不裹头,破褐仅遮骭。世途日孔棘,家道屡多难。百忧遂纷纭,万事总芜漫。浮踪学萍漂,浪迹类梗断。徒怀济时略,独抱穷途叹。携书过海滨,负笈客江畔。感至恒支颐,愁来频扼腕。今秋看又残,兹夕坐将半。哀哀鹊绕枝,噭噭鸿失伴。青灯乍明灭,皎月方辉焕。寒声撼空窗,露气逼虚幔。壮怀凝欲消,归思浩莫绊。惊鱼怯举网,伤鸟畏张弹。未睹黄河清,空歌白石烂。乱杵递相催,群鸡互争唤。出门望东方,漫漫何时旦。
朝中措。近现代。陈方恪。 花光凉节夜痕秋。人在小红楼。残梦兀遥灯影,惊心疑漾帘钩。屏山归路,青芜沙外,稚柳江头。渐是兰桡荡尽,倚阑无那凝眸。
月。唐代。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城楼避暑。宋代。刘敞。 积水动微吹,高楼浮薄阴。登临倦非土,潇洒劝披襟。涤涤原野旷,熹熹城郭深。浮云空蔽日,无意欲为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