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有先生号,朝多长者言。谈经人服戴,辨狱世高袁。
雨湿铭旌暗,风摇挽铎喧。无缘攀葬绋,洒泪望秋原。
邓圣求挽诗二首 其二。唐代。韩维。 乡有先生号,朝多长者言。谈经人服戴,辨狱世高袁。雨湿铭旌暗,风摇挽铎喧。无缘攀葬绋,洒泪望秋原。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陜州。金朝。李汾。 黄河城下水澄澄,送别秋风似洞庭。李白形骸虽放浪,并州豪杰未凋零。十年道路双蓬鬓,万里乾坤一草亭。八月崤陵霜树老,伤心休折柳条青。
挽罗汝奎兄弟。明代。罗洪先。 白云已逐水东流,空有啼鹃送暮愁。穷巷谁题凡鸟在,残书应伴蠹鱼休。双坟寂寂青峰雨,一梦悠悠素草秋。为见桃花倍惆怅,春风何事不相留。
招隐。清代。陈恭尹。 疏泉开静社,刈棘敞重关。法嗣东西土,文高大小山。秋光枫叶外,诗思桂丛间。不有幽人召,劳生几日闲。
陈。江令宅。唐代。孙元晏。 不向南朝立谏名,旧居基在事分明。令人惆怅江中令,只作篇章过一生。
牂柯江上偶然作 其十四。唐代。全祖望。 思夫村里愁云生,望夫山下哀泪盈。未若阆风岩独好,鸳央双双共目成。
仙人石。明代。龚敩。 石上仙人去不回,洞门深锁白云堆。鹿行涧底窥瑶草,鹤过松阴步紫苔。初起无心成久立,子房多病盍归来。等閒识得寻真路,千树桃花次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