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情何事日羁縻,做个船居任所之。岂是畸孤人共弃,都缘疏拙分相宜。
漏篷不碍当空挂,短棹何妨近岸移。佛法也知无用处,从教日炙与风吹。
船居十首 其一。唐代。明本。 世情何事日羁縻,做个船居任所之。岂是畸孤人共弃,都缘疏拙分相宜。漏篷不碍当空挂,短棹何妨近岸移。佛法也知无用处,从教日炙与风吹。
明本(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孙,号中峰,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钱塘(今杭州)人。明本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
明本。 明本(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孙,号中峰,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钱塘(今杭州)人。明本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除夕古体三十韵。宋代。赵蕃。 疾风鏖夜滩,古木撼石壁。渔火暗复张,隔江哭声接。哀哀或到明,语细杂鸣唈。我舟若孤凫,欲去意转絷。终宵炯不眠,残红照孤泣。舟人吁且言,今夕乃除夕。官何自苦甚,兀此六尺箦。城中知旧多,市上灯火集。朱门酒盈樽,高会马喧枥。一饮涤千愁,共送残景急。低头更堪伤,正比坐针席。去年腊尽时,家寓金沙碛。身虽隔剑栈,母在犹戚戚。贼风吼西隅,百日走荆棘。一鸣婴祸罗,转翅千仞逼。母忧儿不归,儿归母已殁。没身无以报,天地终罔极。永怀荼苦心,况复对节物。今将万里归,机会不可失。丹旐倚江村,百里莫相即。弱弟奉斋灯,孤女想在侧。夜夜梦慈容,枕泪迸腷臆。互者遥相望,未得就真宅。故山春事动,展敬遍丘域。松钗挂纸灰,阴苔藉芳冽。那知藁殡寒,古佛伴萧瑟。魂魄无不之,吴蜀云万叠。国步尚忧危,家囏更堪说。江湖多红巾,乡关断消息。曼声一长哀,山石为我裂。
珍簟。宋代。刘敞。 珍簟平铺水,珠帘半捲风。劳生高枕里,多事剧棋中。性僻非朝隐,民淳赖岁丰。翛然对松菊,但觉讼庭空。
过云梯山忆故人郑太泉。明代。何巩道。 十年相约住丹梯,今日幽寻路已迷。地下文章空寂寂,世间踪迹尚栖栖。厓眠野鹤惊人走,树挂秋猿向晚啼。不用隔邻吹短笛,愁心先满夕阳西。
送刘十三南游。宋代。欧阳修。 决决汴河流,橹声过晚浦。行客问吴山,舟人多楚语。春深紫兰泽,夏早黄梅雨。时应赋登眺,聊以忘羁旅。
由南峰入天池。明代。蔡羽。 入谷也须缘涧道,乘高忽又度虚岑。参差石势云行细,寂寞禅关树锁深。春日绮罗偏映水,江南樱笋自成林。十年不到天池寺,南北峰头费远寻。
寄令狐郎中。唐代。贯休。 雨打繁暑尽,放怀步微凉。绿苔狂似人,入我白玉堂。堑鸟眠堪画,庭柽夜益香。唯应蕊宫子,时到虎溪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