恁倚东风远映楼。流莺窥面燕低头。暇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纹细细浮。红雾敛,彩云收。海霞为带月为钩。夜来卷尽西山雨,不着人间半点
鹧鸪天 赠珠廉秀 青楼集。唐代。冯子振。 恁倚东风远映楼。流莺窥面燕低头。暇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纹细细浮。红雾敛,彩云收。海霞为带月为钩。夜来卷尽西山雨,不着人间半点
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
冯子振。 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访波亭次先祖旧游韵。明代。方茂夫。 垂老清溪念不休,漫随烟水放扁舟。江山笑指空陈迹,童稚今看半白头。渔笛自归横浦月,菊花遥望故园秋。百年细记尊前话,泪落吾翁惜旧游。
朝回书寄乡中诸友。宋代。邓林。 千官待漏九门西,日日相随听晓鸡。赐对亲承天上语,献诗曾用御前题。词臣直夜分莲炬,宠诏褒经湿紫泥。寄与儒林诸待聘,文星今与泰阶齐。
潇湘夜雨。宋代。王之道。 短篷暮舣湘江宿,坐见江豚起还伏。忽然气作浪山来,一夜雨声如决渎。凄凄寒气欲相侵,灯火青荧更向深。床头有酒且径醉,免使万虑萦吾心。
答张秀才简病中见寄 其一。明代。李攀龙。 一瓢春酒一渔矶,羡尔江湖老布衣。此日故人谁问疾,柴门深闭雪霏霏。
醉太平 春闺,用方虎偶作韵。清代。宋荦。 花开亚枝。鹊飞绕枝。临风偏恼萱枝。道春归有期。窗悬网丝。琴闲凤丝。伤心聊写乌丝。问人归几时。
湖中寒食。明代。郑善夫。 湖上逢寒食,行行云日迷。林花相映发,只似武陵溪。远水清烟并,高杨黄鸟啼。年年对芳草,古意满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