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至愍衰草,衰草遍平陆。
方晨露染黄,入夜风销绿。
别叶有归声,故蕊无留馥。
劲茎坐自摧,寒丛竦如束。
彼物既如斯,我年宁不促。
已失早生荣,敢冀晚凋福。
何当即去兹,纵浪从所欲。¤
和沈休文双溪八咏。唐代。戴良。 秋至愍衰草,衰草遍平陆。方晨露染黄,入夜风销绿。别叶有归声,故蕊无留馥。劲茎坐自摧,寒丛竦如束。彼物既如斯,我年宁不促。已失早生荣,敢冀晚凋福。何当即去兹,纵浪从所欲。¤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满江红 送叶桐初还东阿即次其与曹雪樵倡和原韵。清代。陈维崧。 若且歌乎,急配以、哀丝豪竹。念来夜、故人一去,月明人独。风吼军都山忽紫,雨收督亢天全绿。笑好官、几个读书来,休耽读。吟复写,螭蟠幅。富与贵,蛇添足。但逢花便插,有泉须掬。建业云山通地肺,姑苏烟水连天目。算谷城、虽好不如归,眠乡曲。
【双调】得胜令。元代。张养浩。 四月一日喜雨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
再赋。宋代。洪适。 向来胡马远跳梁,奔命纷纷不一邦。景物何期新斸壑,梦魂犹自怯防江。看山小隐红莲幕,批敕须临青琐窗。无事肯来文字饮,为将红酒倒鹅缸。
送李世鼎明府之任福清。明代。释今无。 送君江上路,真有岁寒情。好雪过庾岭,春风到福清。玉弦潘县静,珠水李舟轻。古道劳相忆,遥遥听颂声。
和周吏部海门公韵 其三。明代。邹元标。 壁间时挂不弦琴,风度泠泠万古心。我欲一弹山水调,却嫌人拟太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