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西行几日程,平原望望怯初行。雨途车过泥藏辙,晴巷马来尘满城。
野色北连三晋远,河流东注两淮清。中原土俗古云乐,老我今多万里情。
北海郡。唐代。戴良。 齐国西行几日程,平原望望怯初行。雨途车过泥藏辙,晴巷马来尘满城。野色北连三晋远,河流东注两淮清。中原土俗古云乐,老我今多万里情。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题双庙镇峡楼。宋代。李曾伯。 峰巍鳌柱疑娲立,地峻龙门自禹开。山色半昏朝欲雨,滩声不蛰夜何雷。云屏烟障相迎送,沙鸟风樯几去来。徙倚阑干不知倦,一诗弹压愧非材。
戏题方响洞。宋代。范成大。 隔凡冰涧不可越,众真微步壶中月。徙倚含风玉佩声,何须听作蕤宾铁。
人日金陵忆亡弟。明代。王世贞。 去年风雨正月七,犹与病人同此日。今年秫陵多光辉,此日犹是人成非。中庭紫荆渐老丑,一半犹青半枯朽。纵青能得几时荣,憔悴侵寻解怜否。杜陵野老双鬓星,蜀州人日感凋零。听歌黄鸟已垂泪,何况枝头啼鹡鸰。
赠几道。清代。陈宝琛。 终贾才气邹枚文,海西始归先识君。苦将痛哭聒里耳,阎阖荡荡谁能闻?至今追话辄自哂,嫠纬依然周已陨。万言及上皇帝书,老尚卖文寄悲闵。江楼剪灯梨与楂,望衡还往一钓艖。廿年骥子亦千里,相对能勿双鬓华?世风贵少例侮老,漫拥炉雪听宫鸦。著书五车竟何有?尧桀是非付杯酒。自循漠腊数躔离,且闰唐年介耆耇。故乡橘熟红满林,霜中犹是平生心。君如作亭颜楚颂,会约沈郑归联吟。
秋日顾直指招饮镇海楼。明代。陈堂。 飞楼百尺白云停,太史曾占有使星。柏院风清消暑气,香醪杯绿泛沧溟。屏开叠嶂芙蓉出,暮霭丛林罨画青。骢马到来山岳动,越裳何处不来庭。
郴江百咏并序·露仙观。宋代。阮阅。 寂寞荒坛枕水边,长沙施药已千年。松间风露如前日,何事无人更得仙。
哭梁公实 其八。明代。王世贞。 白璧埋辉照,青云委路岐。斯文或后死,未老竟安之。敢任昌言续,无惭有道辞。令名兼寿考,今古总难期。
初秋留别石田阜阳诸公 其二。明代。王恭。 石田佳处阜阳亭,几度清游到玉瓶。金井夜凉初叶下,石门云尽数峰青。林间扫榻同僧定,洞里鸣琴共鹤听。正好欢携仍又别,不堪愁思晚冥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