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有两士,幼安与程喜。爰得交友心,知音乃余事。
伯牙绝其弦,岂亦会斯意。如何百代下,不与昔人值。
涉江采芳馨,颓波正奔驶。四顾无寄者,三嗅复弃置。
和陶渊明杂诗 其五。唐代。戴良。 东汉有两士,幼安与程喜。爰得交友心,知音乃余事。伯牙绝其弦,岂亦会斯意。如何百代下,不与昔人值。涉江采芳馨,颓波正奔驶。四顾无寄者,三嗅复弃置。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送辜端伯给谏使竣还朝三首 其一。明代。郭之奇。 四牡騑騑莫问程,皇华兼向采薇赓。春风到日燕尘乱,使节过时凤水清。万里流图堪远绘,中原杂种岂终横。知君玉帐随身去,遮莫旄头影自倾。
夏日书怀。清代。林端。 颇许身无事,乾坤觉气清。安眠诗入梦,谢客懒知名。歌泣都成赘,寒暄各有情。要津怀旧侣,冒暑正长征。
南歌子(书所见)。宋代。王之道。 露竹舒新绿,风荷递暗香。谁家池馆睡鸳鸯。还有玉相对、坐传觞。角簟清冰滑,纱厨薄雾凉。晚来行雨过巫阳。强整罗衣临镜、学宫妆。
题西梵一翁双清轩。元代。仇远。 上人碧云房,苔地不盈丈。古石六七株,修竹覆其上。石兄既奇秀,竹君亦高尚。岁晚永相依,屹不染尘坱。方参香严师,曾识牛丞相。解鞍时一息,吾其得閒放。
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徵士。唐代。杜甫。 今秋乃淫雨,仲月来寒风。群木水光下,万象云气中。所思碍行潦,九里信不通。悄悄素浐路,迢迢天汉东。愿腾六尺马,背若孤征鸿。划见公子面,超然欢笑同。奋飞既胡越,局促伤樊笼。一饭四五起,凭轩心力穷。嘉蔬没混浊,时菊碎榛丛。鹰隼亦屈猛,乌鸢何所蒙。式瞻北邻居,取适南巷翁。挂席钓川涨,焉知清兴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