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兰赠弟弟如金,珍重金兰只此心。屈子秉芳留佩韘,左思招隐间重襟。
骊驹北上瞻高步,虎节西归听好音。奕世闻诗齐鲁并,岂惟韬略似淮阴。
送韩炅庵应荫北上。唐代。杨慎。 采兰赠弟弟如金,珍重金兰只此心。屈子秉芳留佩韘,左思招隐间重襟。骊驹北上瞻高步,虎节西归听好音。奕世闻诗齐鲁并,岂惟韬略似淮阴。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李贾二大谏拜命后寄杨八寿州。唐代。刘禹锡。 谏省新登二直臣,万方惊喜捧丝纶。则知天子明如日,肯放淮南高卧人。
春日怀僧知微。明代。邵宝。 今雨山中未煮茶,僧房岑寂闭梅花。云心逐我俱无迹,草色逢春渐有涯。林径几时松叶满,洞门何处竹枝斜。野人持赠青藜杖,欲向吟诗社里誇。
暮春即景。清代。载淳。 郊西辇路净无尘,百五韶光次第新。送暖云山真绮丽,得时花草亦精神。正当芳甸巡行日,尚忆兰亭禊饮人。岂为物华供玩赏,阳和布令乐同民。
满庭芳 青山寻杯渡遗迹。清代。杨玉衔。 我佛尘空,神仙羽化,何曾留迹人间。空教寻觅,杖履费跻攀。为爱青青山色,况入胜、古木禅关。杯盘后,斜阳待渡,苍翠殿吟鞭。前贤。西归事,莲花藉足,草屦承肩。竟携蠡测海,步乱波烟。杖锡蓬团何处,凭谁问、洞口呼猿。神鱼蜕,石因望化,杯影待东还。
怀仙二首。唐代。鲍溶。 昆仑九层台,台上宫城峻。西母持地图,东来献虞舜。虞宫礼成后,回驾仙风顺。十二楼上人,笙歌沸天引。裴回扶桑路,白日生离恨。青鸟更不来,麻姑断书信。乃知东海水,清浅谁能问。阆峰绮阁几千丈,瑶水西流十二城。曾见周灵王太子,碧桃花下自吹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