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巷襞情捲玉,长门丝泪销金。合欢蘸晕绿浅,杨柳曲尘黄深。
题周昉琼枝夜醉图 其四。唐代。杨慎。 永巷襞情捲玉,长门丝泪销金。合欢蘸晕绿浅,杨柳曲尘黄深。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采桑子 其二 甲戌正月十三夜风雨作。明代。顾璘。 春城箫鼓无端闹,说近元宵。华烛高烧。偏对良辰更寂寥。斜风细雨敲窗户,又送萧条。愁病无聊。何日行歌白下桥。
九日陪董内召登高。唐代。廖匡图。 祝融峰下逢嘉节,相对那能不怆神。烟里共寻幽涧菊,樽前俱是异乡人。遥山带日应连越,孤雁来时想别秦。自古登高尽惆怅,茱萸休笑泪盈巾。
淮阴杂诗六首 其三。清代。邹祖符。 高垄湖田万顷平,今年新涨可怜生。晚来几阵蘋风起,个个渔航屋上行。
舟中对月。宋代。董嗣杲。 过峡水不清,浑浊甚他处。今朝喜得晴,看月莫犹豫。尽力掀篷开,净着两眼觑。月色更婀娜,炯然洗积虑。前矶水冲撞,传若小滟滪。令人厌水程,惟祝江灵助。天地境界古,恨无槁梧据。馀樽就手沥,适口乏啖茹。嗫嚅味自佳,不须劳举箸。醒去掩篷眼,零落故衾絮。呼天招仙游,同学列子御。傥转北头风,稳涉芜湖去。
三和二首。宋代。刘克庄。 长剑拄颐刀纳鞾,得如曝背趁阳和。买邻底用百万价,好事争为十二窝。异日史臣应有考,同时朝士欲无多。与君死守西山学,莫遣人讥末路蹉。
拍碎红牙,一声上、梁尘暗落。纨扇掩、雏莺叶下,巧呈绰约。字字只愁郎幸浅,声声似怨年华薄。坐中人、相顾感幽怀,添萧索。
歌暂阕,杯交错。人又去,情怀沪。那堪听风雨,渭城吹角。去去已离闽岭路,行行渐近滕王阁。便无情、山海曾相逢,坚心著。
满江红(赴长沙幕府,别饯,送客)。唐代。吕胜己。 拍碎红牙,一声上、梁尘暗落。纨扇掩、雏莺叶下,巧呈绰约。字字只愁郎幸浅,声声似怨年华薄。坐中人、相顾感幽怀,添萧索。歌暂阕,杯交错。人又去,情怀沪。那堪听风雨,渭城吹角。去去已离闽岭路,行行渐近滕王阁。便无情、山海曾相逢,坚心著。
自桐庐如兰溪有寄。唐代。权德舆。 东南江路旧知名,惆怅春深又独行。新妇山头云半敛,女儿滩上月初明。风前荡飏双飞蝶,花里间关百啭莺。满目归心何处说,欹眠搔首不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