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赠柳。唐代。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章台柳色垂拂繁茂,柳色或明或暗,鄄都的大路旁,柳枝像妙龄女郎在蹁跹起舞。
早就听到不少人赞美柳树风流至极,如今看到了,正当婀娜多姿时。
迷人的柳色一直到桥边,眼看柳色要被隔断,跨过桥向长堤延伸,我的心也紧随不舍。
柳树真忍心啊,放出如雪的柳絮,飘浮着,飞舞在青楼酒旗之间。
此题为“赠柳”,实为咏柳。有人认为所咏的“柳”可能是个歌妓,因为诗中表现的是依依不舍的缱绻之情。
章台:汉代京城长安的街名。街旁多柳,唐时称为“章台柳”。从:任从。掩映:遮掩映衬。
郢:战国时楚国的国都,即今湖北江陵。参差:柳条垂拂繁茂的样子。
见说:听说。意谓听到别人对柳的赞赏。
来当:今天自己见到的时候。婀娜:与“风流”都是写柳丝的风流极致,妩媚多姿。
桥回:桥向旁弯曲。
堤远:长堤向远延伸。意相随:柳枝傍堤而去,遂意相随。这句既写柳丝,也写出诗人对柳的眷恋不舍。
忍:岂忍。花如雪:柳花似雪。
青楼:古代歌舞宴饮的馆楼。
参考资料:
1、(唐)李商隐.李商隐诗选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12-13
2、田梦.李商隐诗集 插图本:济南出版社,1995:15
此诗写于宣宗大中元年即847年,诗人自长安赴桂林途中作。题为赠柳,实是咏柳。运用拟人法,将‘‘柳’’当作人来描写。咏而赠之,故题曰“赠”。前人认为此诗有本事,冯浩并认为系为洛阳歌妓柳枝作。由于年代久远,别无旁证,真实情况,已难考知。
参考资料:
1、王锡柱.李商隐诗选浅释: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113
2、邓中龙.李商隐诗译注·第1卷:岳麓书社,2000:560-561
《赠柳》,其实就是咏柳。咏而赠之,故题曰“赠”。前人认为此诗有本事,冯浩并认为系为洛阳歌妓柳枝作。由于年代久远,别无旁证,真实情况,已难考知。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这一首同他别的那些咏柳诗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处,而是非常广阔的地域。首联就从京城长安到大江之滨的江陵,写柳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秀色千里。
“掩映”、“参差”,是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在春天。由“从”(任从)到“更”的变化,把柳的蓬勃生机,渲染得更加强烈。次联“风流”、“婀娜”,则是写柳的体态轻盈。柔长的柳枝,千枝万缕,春风吹拂,宛若妙龄女郎,翩跹起舞,姿态是非常动人的。“见说”是听见别人说,包括古今之人对柳的赞赏。“来当”句是说自己见到眼前之柳的时候,正当其婀娜多姿之时,表现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从广阔的背景上,对春柳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写出了她妩媚可爱的风姿。
下面接写柳色绵延不断。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笼烟罩雾,葱茏翠绿,望之令人心醉。诗人的目光,正是被这迷人的柳色所牵引,向前移去,直到桥边,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断,可是跨过桥去,向旁一弯,却又顺着长堤,向前延伸,最后虽然眼中已望不见柳,但心中仿佛仍然见到青青的柳色向远方伸去。“行”作“行踪”、“踪迹”解。“意相随”既指春柳傍随长堤而去,也指诗人的心为柳所系,紧随不舍,最后直至青楼酒旗、柳花似雪之处。“青楼”、“酒旗”是人间繁华之地;飞花似雪是春柳盛极之时。“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花飞似雪,固然美极盛极,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诗人的爱惜之情写到极点。纪昀评此诗云:“五、六句空外传神,极为得髓。结亦情致可思。”(《李义山诗集辑评》)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尽,很耐人寻味。
清代王士禛说:“咏物之作,须如禅家所谓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带经堂诗话》)此诗全篇八句,纯用白描,篇中不着一个“柳”字,却句句写柳。而且,仔细玩味,又会发觉它们既是写柳,又象是在写人,字里行间,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风流韵致,婀娜多情,非常逗人喜爱。她也许是诗人的友人,也许就是诗人的情人,由于某种原因,他们分离了。咏柳即咏人,对柳之爱怜不舍,即对其所爱之人的依恋与思念。似彼似此,亦彼亦此,不即不离,正是此诗艺术表现的巧妙之处。冯浩说此诗“全是借咏所思”(《玉溪生诗集笺注》),大旨是不错的。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立春后十日登楼。金朝。王世赏。 今日登楼眼,风烟倍觉新。溪梅初破萼,屋雪半融银。雁外天逾碧,鸥边水自春。儿曹应见笑,吟望独伤神。
临事羡君材,笑予拙宦。待诏云龙更英盼。梦迥孤枕,依旧新丰旅*。明时无寸补、空留恋。绿泛莲波,望高霄汉。洒洒元康济时彦。诸公延誉,莫为骥淹台院。百年安健里、千千算。
感皇恩 寿表弟韩云卿。元代。王恽。 临事羡君材,笑予拙宦。待诏云龙更英盼。梦迥孤枕,依旧新丰旅*。明时无寸补、空留恋。绿泛莲波,望高霄汉。洒洒元康济时彦。诸公延誉,莫为骥淹台院。百年安健里、千千算。
酬施仲芳。明代。释今壁。 相对真堪物外知,半檐垂柳论文时。情多逸兴陶潜韵,诗羡高怀谢朓词。断酒喜寻莲社客,看云仍有菊花期。石堂风动西池月,应笑匡床枕独支。
伯玉夜过因谈西湖石筍峰旧游用初三日韵。宋代。赵蕃。 相识欣佳士,常谈厌老生。湖山游息处,风月笑言情。岂但沈疴愈,能令老眼明。无嫌数呼唤,政尔一殷兄。
剪芦藩出木犀二绝 其二。宋代。周紫芝。 特地移藩唤木犀,眼明初见岁寒枝。临风想像香来处,不到黄昏满树时。
与夏国舅。宋代。释印肃。 白日上升非偶尔,刹那成佛亦如然。个中迥超声色外,恩光满目意连天。好明廓彻非思量,一受皇书遍普贤。江西风月光无尽,帝里真如万法圆。当处饮吞无不足,护持秘密不休年。
春日闻人邦正招至徐氏东园。明代。李舜臣。 戚里园亭傍水开,主人延客夕阳催。城边踏草寻幽径,石上流泉浸碧苔。几亩但愁芳树歇,一春常听好莺来。颇闻绝胜兰亭日,亦忝兹游与上才。
诫儿侄八百字。宋代。范质。 去上初释褐,一命列蓬丘。青袍春草色,白紵弃如仇。适会龙飞庆,王泽天下流。尔得六品阶,无乃太为优。凡登进士第,四选升校雠。历官十五考,叙阶与乐俦。如何志未满,意欲凌云游。若言品位卑,寄书来我求。省之再三叹,不觉泪盈眸。吾家本寒素,门地寡公侯。先子有令德,乐道尚优游。生逢世多僻,委顺信沈浮。仁宦不喜达,吏隐同庄周。积善有馀庆,清白为贻谋。伊余奉家训,孜孜务进修。夙夜事勤肃,言行思悔尤。出门择交友,防慎畏薰莸。省躬常惧玷,恐掇庭闱羞。童年志於学,不惰为箕裘。二十中甲科,赪尾化为虬。三十入翰苑,步武向瀛洲。四十登宰辅,貂冠侍冕旒。备位行一纪,将何助帝酞。即非救旱雨,岂是济川舟。天子未遐弃,日益素餐忧。黄河润千里,草木皆浸渍。吾宗凡九人,继踵升官次。门内无百丁,森森朱绿紫。鵷行洎内职,亚尹州从事。府掾监省官,高低皆清美。悉由侥倖升,不因资考至。朝迁悬爵秩,命之曰公器。不蚕复不穡,未尝勤四体。虽然一家荣,岂塞众人议。颙颙十目窥,龊龊千人指。借问尔与吾,如何不自愧。戒尔学立身,莫若先孝弟。怡怡奉亲长,不敢生骄易。战战复兢兢,造次必於是。戎尔学干禄,莫若勤道艺。尝闻诸格言,学而优则仕。不患人不知,惟患学不至。戒尔远了耻辱,恭则近乎礼。自卑而尊人,先彼而后己。相鼠与茅鸱,宜鉴诗人刺。戒尔勿旷放,旷放非端士。周孔垂名教,齐梁尚清议。南朝称八达,千载秽青史。戒尔勿嗜酒,狂药非佳味。能移谨厚性,化为凶险类。古今倾败者,历历皆可记。戎尔勿多言,多言者众忌。苟不慎枢机,灭危从此始。是非毁誉间,适足为身累。举世重交游,凝结金兰契。忿怨容易生,风波当时起。所以君子心,汪汪淡如水。举世好承奉,昂昂增意气。不知承奉者,以尔为玩戏。所以古人疾,蘧蒢与戚施。举世重任侠,俗呼为气义。为人赴急难,往往陷刑死。所以马援书,殷勤戒诸子。举世贱清素,奉身好华侈,肥马衣轻裘,扬扬过闾里。虽得市童怜,还为识者鄙。我本羇旅臣,遭逢尧舜理。位重才不充,戚戚怀忧畏。深渊与薄冰,蹈之唯恐坠。尔曹当悯我,勿使增罪戾。闭门敛踪迹,缩首避名势。名势不久居,华竟何足恃。物盛必有衰,有隆还有替。速成不坚牢,亟走多颠踬。灼灼园中花,早发还先萎。迟迟涧畔松,郁郁含晚翠。赋命有疾徐,青云难力致。寄语谢诸郎,躁进徒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