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长安回,叙阔访邻里。貌悴于去时,因而问所以。
客悲向我言,此行幸脱死。长安遭饥荒,食尽到糠秕。
升合贵不赀,珠金何足恃。凌晨出求籴,于于如栉比。
暮归持空囊,菜色皆相似。老弱困且羸,行随墙壁倚。
村墟向昏黑,剽掠群凶起。咸云田中麦,苗枯无雨水。
今年如弗收,炊爨当易子。予闻重叹嗟,祸及乃至此。
八政食为先,周书本微旨。天下苟有饥,稷思若由己。
梁惠战国时,民粟知移徙。一夫不获所,古人心愧耻。
如何填沟壑,遽忍立而视。此邦粗偷生,唇亡寒及齿。
嗷嗷食口众,身不亲耒耜。今朝听此言,徒增惊悸耳。
閒居纪事二首 其一。唐代。蒲道源。 客从长安回,叙阔访邻里。貌悴于去时,因而问所以。客悲向我言,此行幸脱死。长安遭饥荒,食尽到糠秕。升合贵不赀,珠金何足恃。凌晨出求籴,于于如栉比。暮归持空囊,菜色皆相似。老弱困且羸,行随墙壁倚。村墟向昏黑,剽掠群凶起。咸云田中麦,苗枯无雨水。今年如弗收,炊爨当易子。予闻重叹嗟,祸及乃至此。八政食为先,周书本微旨。天下苟有饥,稷思若由己。梁惠战国时,民粟知移徙。一夫不获所,古人心愧耻。如何填沟壑,遽忍立而视。此邦粗偷生,唇亡寒及齿。嗷嗷食口众,身不亲耒耜。今朝听此言,徒增惊悸耳。
蒲道源(1260~1336),元代散曲家,诗人,字得之,号顺斋。世居眉州青神县(今属四川省),后徙居兴元南郑(今属陕西省)。初为郡学正,皇庆二年(一三一三)征为翰林编修,进应奉,迁国子博士,延祐七年(一三二〇)辞归。年七十被召为陕西儒学提举,不赴。著有《闲居丛稿》。他所著的《闲居丛稿》,平实显易,有承平之风。 ...
蒲道源。 蒲道源(1260~1336),元代散曲家,诗人,字得之,号顺斋。世居眉州青神县(今属四川省),后徙居兴元南郑(今属陕西省)。初为郡学正,皇庆二年(一三一三)征为翰林编修,进应奉,迁国子博士,延祐七年(一三二〇)辞归。年七十被召为陕西儒学提举,不赴。著有《闲居丛稿》。他所著的《闲居丛稿》,平实显易,有承平之风。
游六王山。明代。陈圭。 第一峰头纵大观,千岩万壑品题间。卜居拟入烟霞洞,设险还依虎豹关。未暇罗浮寻石室,不须勾漏觅金丹。何年整顿乾坤了,决计携家入此山。
程使君生辰歌。宋代。唐庚。 使君来分铜虎符,哺养百姓如哺雏。设弧在旦人奔走,举首争为使君寿。但愿使君如乃翁,福德种种皆圆融。官至大中年九十,诸郎鸣玉左右立。
锁窗寒 题张嘿君正气呼天集。近现代。邵祖平。 骨隽青霞,思传绿绮,展编难尽。呼天正气,散作窈嫣幽警。自天门折翼惨归,伤心雹碎春红影。向雍门弹外,齐城崩后,自森诗境。孤愤龙泉迸。且掩匿珠光,磨笄静等。何日仇头,和泪斟浆同饮。悄寒蟾颦锁旧啼,小梅正弄凄瘦暝。叹深情地久天长,可奈冬夜永。
中秋夜泊武昌。唐代。刘淑柔。 两城相对峙,一水向东流。今夜素娥月,何年黄鹤楼。悠悠兰棹晚,渺渺荻花秋。无奈柔肠断,关山总是愁。
司花著意压春魁。绿云堆。拥香来。冉冉红鸾,十步一徘徊。花到扬州佳丽种,金作屋,玉为阶。门前腰鼓揭春雷。倚妆台。尽人催。莺语丁宁,空绕百十回。不道惜花人欲去,看直待、几时开。
江城子 赋芍药杨州红。金朝。元好问。 司花著意压春魁。绿云堆。拥香来。冉冉红鸾,十步一徘徊。花到扬州佳丽种,金作屋,玉为阶。门前腰鼓揭春雷。倚妆台。尽人催。莺语丁宁,空绕百十回。不道惜花人欲去,看直待、几时开。
莲盘庄纳凉。宋代。姚宽。 密竹荫回塘,阴阴小院凉。低回忘扇拂,独自懒衣裳。弱蔓扶新绿,红蕖并晚香。华胥愁不到,只在水云乡。
程宰虞簿和县庠老桂诗见贻再赋以谢。宋代。曹彦约。 风流人物冠瀛寰,折桂曾惊咫尺颜。肯赋摽梅深有味,已标仙籍正相关。一枝笑入弦歌里,千古名传俎豆间。欲搅枯肠追妙语,飞来双鹤杳难攀。
吴门狱中怀北山旧隐 其五。宋代。释道潜。 甘冷宜茶石缝泉,得名初自玉堂仙。苍苔滓秽聊疏治,照月涵星复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