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茅屋几秋风,已见高门在眼中。况尔累累尽英物,高曾元是汉于公。
喜故人子至。唐代。郑文康。 百年茅屋几秋风,已见高门在眼中。况尔累累尽英物,高曾元是汉于公。
(1413—1465)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郑文康。 (1413—1465)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霜月。宋代。刘筠。 霜晓月仍残,桐疏凤更单。已伤春寂寂,还踏夜漫漫。冻合仙槎路,薰余侍史兰。那知荀奉倩,体薄不胜寒。
独望。元代。陈高。 独望东南日向晡,风高雪尽雁行孤。青山天际连于越,白水秋来满太湖。海内干戈犹烂熳,舍西园圃近荒芜。文章未必能经世,深愧飘蓬岁月徂。
陇西行。南北朝。谢灵运。 昔在老子。至理成篇。柱小倾大。绠短绝泉。鸟之栖游。林檀是闲。韶乐牢膳。岂伊攸便。胡为乖枉。从表方圆。耿耿僚志。慊慊丘园。善歌以咏。言理成篇。
闽南途中口占。宋代。王松。 客睡何曾一夜成,桥霜店月趁行程。凭谁借得图经看,过眼溪山尽识名。停云落月不胜悲,文酒流连尚梦思。应有故人从此过,沿途墙柱且题诗。才脱鲸氛遇绿林,客囊羞涩尚高吟。枫亭驿里饥肠转,饱啖荔枝当点心。问遍邮程问鸟名,异乡人语听难明。先型古迹流连久,恼煞舆夫强促行。
集禧斋宫雨后。宋代。刘敞。 雨馀风露似清秋,灯烛愔愔十二楼。高枕江湖时独往,卷帘河汉正西流。人间浪逐颠冥客,物外初知汗漫游。拂露却趋青阁路,蓬莱回顾五云浮。
送惠州弟。宋代。刘克庄。 半竹分来岂不荣,三荆拆散若为情。莫云炎峤非吾土,直为丰湖作此行。交趾珠能令绶去,郁林石可压舟轻。悬知解印无南物,留面归看白发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