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年怀好友,不意见双珠。离乱移乡井,辛勤结草闾。
琴书供少壮,丘壑老吾徒。别去苍茫际,家声起大儒。
丁巳春喜汤惕庵道兄两贤郎贯人硕人至自闽中即别之楚。唐代。释今无。 长年怀好友,不意见双珠。离乱移乡井,辛勤结草闾。琴书供少壮,丘壑老吾徒。别去苍茫际,家声起大儒。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桃源忆故人 秋日晒扇见故人王湛斯画柳赋此志感。清代。陈维崧。 天涯乍遇宣城叟,御苑听砧时候。曾写几行疏柳,劝我青门酒。别来往事消沈久,只有齐纨在手。露叶烟条依旧,解与愁眉斗。
赠梅公明诗。魏晋。繁钦。 瞻我北园。有条者桑。遘此春景。既茂且长。氤氲吐叶。柔润有光。黄条蔓衍。青鸟来翔。日月其迈。时不可忘。公子瞻旃。勋名乃彰。
清平乐 忆妹 见《林下词选》、《瑶华集》、《词雅》。清代。张蘩。 重门深处。听尽黄梅雨。千遍怀人慵不语。魂断临岐别路。一天离恨分开。同携一半归来。日暮孤舟江上,夜深灯火楼台。
月夜久坐偶进一杯。明代。郭之奇。 月能坚客坐,久对则生愁。徐以风开夜,濯于雪拟秋。庭花将入梦,樽酒令回头。忆想成三者,可宜向影求。
送游潮州二首。宋代。刘克庄。 虽森画戟惟清啸,因讨红巾有雪髯。孟子曾称伯夷隘,汉人亦议弱翁严。交游皆叹遗公误,仇怨犹言太守廉。可惜遒人官久废,此诗湮郁在闾阎。
洞山五位颂。元代。耶律楚材。 十月澄江彻底冰,梅花江路破瑶英。寒斋冷坐人无寐,雪映书窗一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