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平生我独孤,苦持斯道有人无。只今虚却松门月,却许君心照玉壶。
寿刘焕之 其十二。唐代。释今无。 骨肉平生我独孤,苦持斯道有人无。只今虚却松门月,却许君心照玉壶。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过汉浦塘有感二首 其一。元代。盛彧。 凉飙生绿浦,鸣橹对青山。感旧人何在,伤秋客未还。身名难自保,世事故相关。谁识桃源路,携家老此间。
与诸友游杨氏池上呼王隐居小饮晚登书台。宋代。王灼。 微风度竹气,澹烟增树色。控寻得佳境,滟滟一池碧。藻荇纷纵横,鱼虾时跳掷。同游好事者,喜我有此地僻。置酒助清赏,环坐藤阴侧。白须比邻翁,怪语不自惜。欲学三杯醉,相付一笑适。酒罢循归途,翁亦返旧宅。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二十三。宋代。释居简。 天中天,圣中圣。赞不及,述不尽。四海九州,一印印定。
感怀二十首。近现代。陈独秀。 魂魄昆仑气,洛洛清溪流。琅玕出西极,光采粲九州。鸾凤一朝去,宫馆颓山邱。崦嵫不可望,望之令人愁。
暮春日同窦别驾洪郡博游槎墩。明代。饶相。 春光欲暮春服成,高歌伐木求友生。暂辍簿书出东城,携朋聊为送春行。春花熳烂溪桥畔,飞絮游丝相萦绊。新荷出水簇旗鎗,乳燕衔泥度帘幔。青葱隐隐有槎墩,水绕烟横何处村。
对雨 其六。清代。李长霞。 回首西村舍,遥怀少子居。三秋曾远别,两载喜随予。晚景谁相慰,多愁望尔书。思归归不得,惆怅复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