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与山俱寂,方知役未宁。敷疮消热血,读史敌炎蒸。
沙上盟寻鸟,人间乞遇兵。从来湖海志,衰病已无成。
泊始兴城下 其三。唐代。释今无。 忽与山俱寂,方知役未宁。敷疮消热血,读史敌炎蒸。沙上盟寻鸟,人间乞遇兵。从来湖海志,衰病已无成。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子安自常熟归道虞山之胜因赠。明代。皇甫汸。 雅兴寻丹壑,幽探历翠微。观泉鉴水德,攀石落岩晖。灵梵将尘远,仙源与世违。自惊南郭卧,言访北山归。
浣溪沙十一首 其七。清代。史承谦。 银蒜垂垂映绮疏。生来碧玉两眉舒。不知堪否作清娱。几度偶缘花下见,他生应乞对门居。从前何事惜明珠。
赋答公权二首 其二。近现代。吴宓。 惟狂思作圣,向道贵能仁。一往殉情意,感君知我真。悲欢心上影,离合镜中尘。大地今千劫,飘流但佛亲。
满目云山楼。元代。邓文原。 芳草孤舟度,幽居一径通。江湖春雨外,墟里暮烟中。机息鸥先下,花飞水自东。临流无限意,画史若为工。
里中无居寓丹阳县书怀呈邑宰张子蒙。宋代。葛胜仲。 假守秦头两月彊,往来遵路一年忙。幸逢庇邑人惟旧,暂脱浮家计亦良。退食井腴如就国,遥寻祖系似还乡。南风未便轻蓬荜,也与虚窗拂衽凉。
五月菊 其三。明代。陈献章。 二顷南风秫正青,督邮未到长官亭。眼前虽有黄花在,不与陶公解醉醒。
过乌龙岭。宋代。朱翌。 群山低首避乌龙,行道尺看翠倚空。地设中原如此险,人无斗志若为功。九重颇觉天门近,一卒能当蜀道雄。细酌粉泉庵下水,泠然归去御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