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邯郸。 斜月疏星玉漏残,平明策马过邯郸。南来故国依稀认,西去云山次第看。鸿爪已留千里迹,鸡声还带五更寒。缘何来借仙人枕,为怕深宵梦不安。
过赵州战国苏秦受印绶处。 伏诵阴符志不群,果然挟策动时君。金裘自惜悲秦道,意气于今震赵军。七国纵横三寸舌,千年事迹一碑文。我来忽有升沉感,立马旗亭落日曛。
淇县道中。 平沙极目草凄凄,东望乡关路欲迷。来日曾经沧海北,去程应指暮云西。山连函谷形多险,地近黄河势渐低。明日驱车又何处,题诗聊自记鸿泥。
阻雨怀庆。 轮蹄仆仆几时休,风雨重峁动旅愁。懒仆贪眠频倚枕,疲驴无力各垂头。家庭况味何堪忆,知己恩情未易酬。明日层云开霁色,扬鞭西去莫勾留。
经一碗泉二首 其一。 远别伊吾整策西,苍茫野色暮云低。雪泥何处留鸿爪,沙碛频年破马蹄。塞草春风萌不动,戍灯映月影常迷。轮台总在天山外,烽靖无烦羽檄飞。
出都留别同人。 回望都门曙色新,关山逦递入西秦。纵横辙迹迷官道,羞涩行囊伴客身。旅枕尚余乡国梦,征衫还带帝京尘。春明此别何年到,旧雨多情握手频。
为秦衡荪题山水小幅。 云起看还住,波平不觉流。山亭低似笠,水屋小于舟。林树苍茫暮,人烟惨淡秋。夕阳风定后,渔唱远悠悠。
杏村绘溪山于扇头,自谓得意之作,余既赞赏,不可无诗,因题款尾。 风景溪山丽,青青草色齐。板桥春水满,村市酒帘低。游兴随时适,新诗到处题。清明三月未,花雨乱莺啼。
和魏午庄方伯博格达山原韵四首 其三。 烽销边靖戍旗残,木落霜飞野色寒。万壑松风洗耳热,一潭秋水印心宽。创开郡县劳千虑,绥抚疮痍计百端。岂仅文章经国事,指挥将士惯登坛。
和魏午庄方伯博格达山原韵四首 其四。 步遍岩峦憩小亭,藤萝如户石如屏。林泉幽僻人稀到,殿宇尊严佛自灵。吟罢烟霞携满袖,笑惊苍翠落空庭。诗情更在青山外,南去征鸿望渺冥。
辛丑九月看菊有感。 堂堂岁月付蹉跎,世事真堪唤奈何。诸将有谁非暮气,三公犹自作春婆。窗前秋色黄花老,客里诗人白发多。闻道消愁唯有酒,举杯直欲泪滂沱。
过良乡县。 十年浪迹遍江湖,北马南舟遍险途。万里关山新剑佩,一庐风雨旧泥涂。道旁古迹兴悲感,塞外风烟信有无。最易动情愁绪处,鸡声茅店旅灯孤。
秋蝉。 应让鸣秋类,余情尚自吟。风寒秋叶薄,日暮抱枝深。久畏螳螂伺,初联蟋蟀音。新霜应不远,怜尔伏冬心。
和魏午庄方伯博格达山原韵四首 其二。 万家生佛使君来,百世封疆自是开。犬吠鸡鸣今雁塞,夕阳流水古龙堆。云兴衡岳为霖雨,春渡阳关发迅雷。问俗采风兼览胜,登临好举紫霞杯。
秋日有感示熊占。 草木知秋到,江湖见雁来。蒹葭横白露,泉石长苍苔。读史心千古,谈兵酒百杯。圣朝求治急,谁作贾生哀。
书檠。 对此知书味,挑来比月明。凭伊留一点,伴我到三更。棋响花争落,诗成影自清。萧斋人寂寂,掩卷听虫声。
由托克逊夜抵苏巴什沟。 柴关深锁客,野火远连天。夷险山高下,炎凉马后前。夜明车识路,水苦舌知泉。末更能忧国,筹边饷在先。
经车轱辘泉二首 其二。 半老中原客,频经古战场。征夫愁路远,疲马怯鞭长。妙算争棋局,雄心看剑芒。长歌中夜起,星斗满天光。
新安道中。 频年徒碌碌,此去欲何之。见塔知城近,依山觉路欹。诗情流水外,鞭影夕阳时。戎马书生倦,长歌有所思。
偃师道中。 雨留茅店宿,晴渡太行西。暮霭连村落,浮泥滑马蹄。开窑新土屋,塌岸古河堤。客路行人少,千山尚鼓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