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岁朝图样好,玉梅花底三更。绣帘风约一钩银。
清娱便了,都是画中人。
殿阁催班慵不赴,今年今夜闲身。风光莫遣酒杯贫。
花红烛喜,重见一年春。
临江仙 除夕和爱师韵。唐代。樊增祥。 一幅岁朝图样好,玉梅花底三更。绣帘风约一钩银。清娱便了,都是画中人。殿阁催班慵不赴,今年今夜闲身。风光莫遣酒杯贫。花红烛喜,重见一年春。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 ...
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
六州歌头。清代。史承谦。 繁华如许,绢素是谁题?晴光好,香尘动,暖烟迷,障锦泥。都趁芳菲景,连画舸,随雕毂,夷门外,樊楼下,傍长堤。回首望中何处,天津近,杨柳春旗。看红襟飘拂,碧草正萋萋。翠袖罗衣,水边携。对杯中酒,贪歌舞,东风缓,落红稀。扑蝶罢,听莺去,共依依。醉难归,谁省春明梦,传蜡烛,禁垣西。梨雪尽,饧策换,旧游非。欲问宣和遗事,惊心又、蕃马频嘶。向七陵魂断,挥涕夕阳低,花外鹊啼。
初度日。元代。吴当。 衰疾年添算,劬劳思转伤。声华江上雾,勋业鬓边霜。诗继唐风作,书从禹穴藏。光阴何冉冉,华盖郁苍苍。
二月一日郡圃寻春二首。宋代。杨万里。 中和节里半春天,一拂清寒半点暄。憔悴不胜梅欲落,娇饶无对杏初繁。
柳梢青 题竹林仕女图。清代。曹景芝。 兰月如烟。夜深人静,凉露涓涓。一摺朱栏,几竿翠竹,倩影堪怜。盈盈小立风前。病新起、钗横髻偏。淡墨裙儿,褪红衫子,画里婵娟。
望首阳山。清代。杨宾。 垂鞭信马蹄,平沙入孤竹。孤竹传者谁,二子伯与叔。让国久无家,东海留芳躅。岂至采薇时,不食还乡曲。而以首阳名,专号兹山麓。清风讵可攀,庙貌随时俗。俎豆纵千秋,不饱他人粟。我来大道旁,日暮仍驰逐。安得拜衣冠,细摸残碑读。
谒龙阳尉青公祠。明代。陈洪谟。 江乡谁构此堂新,香火春秋荐藻蘋。当日孤忠陈大义,百年残喘沐深仁。史鳅既死尸犹谏,东野虽贫业不沦。宦辙底今多厚禄,几人行政为疲民。